身边之物---书柜
读松浦弥太郎的《恋物物语》,萌生了写身边之物的念头。
在《恋物物语》中,他讲了自己拥有的100件物品,以及他与它们的故事。从挂饰、笔、掏耳勺、面包机、衣物和书等等,总之,是生活物什。
这些物品与他,不只是被使用,而是产生链接,互为影响。因此,这一切就有了生命力,从而有了活力。
吸引我的并不是这些物品(说心里话,大部分我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尽管很多都是品牌之物),而是超越物品之外的生活态度。那是真正的过日子,是在日子中“用心地活”,而不是“不留痕迹地经过”。
对物品开始真正留意,源于断舍离,因此这本小书也开始引发我的兴趣。
如果身边之物皆是让你怦然心动的,它们会是什么呢?
在喜爱之物环绕中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幸福呢?
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里的书柜。长9米,高至天花板,60个格子,深棕色。
2018年搬进新家时打的。当时,毛师傅反复劝了我3次。
第1次:
“姐,书柜不能这么打。你家这面墙太长。你要沿墙打书柜,太大了。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太乱眼。再放进去书,五颜六色的,真就没法看了。”
“我的书太多,就得打这么大的。这还放不下呢。”我不假思量地说。
第2次:
“姐,我给你做搁架板,多打些,错落布置,这样能放书,还艺术。你觉得怎么样?”
“我的书太多,这样根本放不下。”我再次强调。
毛师傅很无奈。
第3次:
“姐,我给这么多人家做墙面设计,真没见过这么做的。你可能想不到做出来的效果,真的不好。你再想想。”他以专家口吻做最后的劝说。
“不用想了,我要的是实用,而不是效果。”我很坚决。(心想,有几个人家有这么多书。这次你就见着了不是?)
书柜墙,是我一直的梦想。
坐拥书城,是我家装唯一能想到的。
3次协商无果。毛师傅只好拿出图册,让我选材质和颜色。肚子里还有没说出来的话:你这个固执的女人,等着吧。
书柜打好,一个格子一个格子仔细擦拭。
那些高的、矮的、厚的、薄的、红的、绿的、中国的、外国的、中文的、英文的、专业的、专业外的那些宝贝书们入驻柜中,我长长舒了口气:你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wow,这大书柜,太漂亮了。”
“我也想有这么个大书柜。”
这是每个到家里来的朋友和家长说的第一句话。
还有朋友进门之后,站在门口先拍摄的。
这些话不是入了耳,而是直接飘进心窝里,得劲的很。
一提到书柜,我都要跟他们说说我和毛师傅的对话,实则强调,一个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是多么的重要。
今年11月份开始践行断舍离,很多宝贝书从书柜里请了出来。30多个柜子空了出来。我知道,这还不是最后的样子。还在持续中。
山下英子身边只有200多本书。近藤麻理惠在一次次断舍离中,最终只留30本左右,而松浦弥太郎,作为一名书商,拥有自己的书店,竟然说自己家没有书柜,手头的书仅仅是正在读的和想放在身边的,加起来也不超过10本。他说,大概没什么人相信吧。搁以前,我当然是不会相信的,而且会惊愕地下巴直接摔到书页上。但现在我信,这也是我断舍离最后可能拥有的书的数量。因为,我现在越来越理解“拥有”。
将来书柜是否也会被断掉不可知,如果还是身边之物的话,里面的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都是经典
都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