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来说,实在是很不喜“专家”“导师”“顾问”这样的字眼。或许是孤陋寡闻,没有遇到过真正意义上的吧,也没想过有一天会遇到过。可偏偏就这么的遇到了,不得不让人感叹:“总有一个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段等待着你,你想躲也躲不掉。”
跟随老板到长沙发展,是源于一次路演与“导师”的偶遇。
那时的我们正处在公司发展的自嗨与迷茫期,感觉就像两个一大一小的孩子,好似闭门造车一样,在使劲的折腾一个比较大的玩具。而导师就像这个玩具的说明书,给了我们操作说明。
于是,在几次接触交流下,双方达成了合作。一次次交流,一次次探讨,一次次执行,一次次反思。
一晃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办公室搬了三四次,客户谈了一个又一个,却没有一个真正达成合作的。
也是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接触了一个个词语:金融、整合资源、无形价值、使用权、所有权、顶层设计、上市、股权……
也是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一次次的问导师一些问题,除了自身不懂之外,也是在旁敲侧击:导师的本事到底有多大?
直到最后的几次交流,才算是对导师有了一个算是较为大体的了解。
不可否认,导师确实有策划能力。但是导师的策划是建立在公司企业已经有一些经营基础的形式上,再去执行的话,相对来说就会容易很多。
但对一个初创公司来说,有的或许仅仅是一个并不知道有多大意义的想法,并不具备多少资金及资源。
对于这样的初创公司来说,导师的策划,是比较难被落地的。
因此,对于判断一个导师是否真有能够帮得到你、能够让你去执行的、落地的策划方案或建议的能力,还是有一个小小的心得。
导师给你的策划方案或者建议,你拿到手之后是否可以直接去执行。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这么简短的心得。
仔细想想,导师跟老师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相信不少人听说过。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这些词语不少人也听过。
但是,作为“师者”,本身达到了一定的层次、高度,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时候,能否只传授、解惑对方能够听得懂得、接受的了的?
我想这个问题是我们很多人都需要值得去深思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