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考研还是一个“神圣”的词语,在当年大学生还是稀缺人才的年代,研究生简直就是天之骄子,哪个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研究生,家里人走到上街都带着骄傲的微风,妥妥的光宗耀祖。
可是如今……
研究生已不再是那个文曲星下凡一般的存在,考研也变成了大学毕业之后的“一条出路”。
甚至于前段时间曾经出现过的一个让人不安的名词:“逃避式考研”。
近年来,在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考研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不久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5届持续下降;“正在读研”(16.8%)及“准备考研”(3.3%)的比例较2014届分别增长3.2、1.4个百分点。而在一些名校里,本科毕业生的深造比例甚至高达50%以上。
毋庸置疑的,大部分人无论是考研,或者更进一步的考博,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就业。
但是考虑到一个普通院校的研究生比例,接近百分之二十的考研率也实在是太不正常。
许多成绩并不好(甚至有些差)的学生也会一头扎进考研大军中,他们往往定的目标就不是太好的院校,复习的起步也比别人晚得多。
显然,以这样的心态考研,最终结果必然不会太好,社会上也给这类考研一个特有的称呼:逃避式考研。
而经过这些年跟各个院校大三大四学生的接触,这些逃避式考研的学生,其心态基本能够归纳为一句话:
“不想找工作”。
他们既没有将精力投入大学学业,也没有确切的职业规划,当名为时间的巨力将他们渐渐推到毕业的边缘时,他们才开始惊慌。
“我不想找工作啊!我想做一辈子学生!”
废话,谁不想?
既然这样,那就干脆考研好了?
于是,在毕业的“逼迫”下,这些学生不得不投向考研大军。
可在别人早早准备考研之时,他们还在没心没肺的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而在部分人毕业求职之际,他们却在教室勉为其难的复习考研。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他们考研失败,他们需要面对的,便是刚刚招聘满员的各大企业和孤独一人的求职之路。
显然,这种心态不正的考研方式就是一种饮鸩止渴般的逃避,不仅无法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反而会让他们错过许多的求职面试机会。
不过,我们也不必一味的责怪这种逃避。
缺乏正确引导,对未来迷茫无措,职业规划不清,是逃避式考研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
若要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学校和社会给予大学生们更多理解和帮助。
关于热爱教育:热爱教育是河南热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教育品牌,由柳会峰先生于2019年3月创立。
热爱教育旗下子品牌“职场教练网”针对如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求职能力浅薄”,“职场技能缺乏”,“大学生涯没有系统的职业规划”等问题,特聘国内顶级职业规划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共同开发出以实战实操为主,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职场技能提高课程体系。
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职场技能提升服务,人才输出与引进,为企业储备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学校提供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