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端州江亭得家书
周五,迎来了期待一周的蓝丝带活动!
听说可以和远方的朋友写信,我们的孩子早早的就来问我透露课程了。
于是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张白纸,让他们自己预先准备好信纸。原本互加网络课程里的作业单也有设计好的作业单。但是我想如果让他们自己设计会不会不一样呢?
时老师在课堂上介绍她在距离她自己家乡的千里之外。如果在古时候,估计得一个月才能到,而今交通发达,只用了一天就到了。
古时候通信就是唯一的联系方式,而且时间也需要比较久。而今我们信息高速发展,联系方式特别多,比如QQ、微信,就算相聚千里也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连接双方的信息。
这传统的书信联系用起来的人相对就少了,特别是我们的孩子,在回答时老师的问题:“你写过信吗?”有一小部分孩子从来没有写过。
这让我有点惊讶!让我想起自己在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因为学了一篇课文交笔友。好像也是学校联系的地址,我也有了几个上海的笔友。那时候最期盼的就是收到上海笔友的信,每次收到信的时候特别开心,都是迫不及待的回信。
20多年过去了,我也成为了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曾经的笔友也已经失去了联系。但是这份美好,这份感动依然留在心间。现在虽然因为网络发达,随时都能在网络上找到一个千里之外的人聊上几句,但是已然找不到曾经那种乐趣了。
现今,我的学生们因为互加蓝丝带活动,能够感受写信给远方的朋友,这份经历就是他们学习生涯中难忘的一次体验。
时老师在讲解写信要领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开始了热烈讨论?老师我要写给谁?老师这个怎么写?称呼怎么写?
我们学校的黎老师——50多岁了,每次我上互加课的时候,他都会来一起协助我,学习怎么使用网络给孩子们上课。今天,他也没有缺席,耐心的给孩子们讲解着要领。
关于写给谁这个问题,有了一点为难?我们这一次有点遗憾,没有入选,但是写信的热情依然很高。
我就想着不能写给远方的朋友,那我们身边的朋友可以吗。
比如以前教过你们的老师?我们班转学去别的学校的同学?你可以写信给他们的呀。
孩子们的热情全被点燃了,开始私下讨论起来,我要写给魏老师,我要写给李老师,我要写给高校长,我要写给谢校长……
“老师,可是我写的信怎么送到他们手里啊?”
“不用担心,这个问题,杨老师帮你们解决,你们只要负责写就可以。”
“杨老师,我想写给你,可以吗?”有一个小小的声音传来。
“当然可以的啊。能收到你们的来信,杨老师可开心了”我笑着鼓励他们。
一节课就在这样的讨论声中,愉快的结束了。
放学的时候,孩子们陆陆续续把写好的信送到我手里,托我送到其他老师手里。
几位收到信的老师都很感动,其中也包括我。孩子们淳朴的字里行间透露的点滴,让我甚是感动。
曾经,我们和上海、杭州、甘肃的老师,相聚千里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学到专业的美术、音乐课。如今,我们每周一节甚至是多节专业课,就是一根网线,一台电脑解决了。互加,让距离不再是距离,梦想不再是梦想。
相距千里的师生,相距千里的不同学校,都可以上同一节课同一个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让孩子们体验各种他们曾经想都不敢想的课程,想都想不到自己可以做到的事。互加,都做到了!
生命教育课程的真谛就在于此!魅力就在于此!其实每一次课程,说学生的收获多,我觉得老师的收获也不少,每一次自己上完一节课,欣慰孩子们学习到了新知识,内心激动自己也学到了新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