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要自大自满,站得越高,摔得越惨。
这被无数家长和老师奉为教育孩子的真理,然而面对残酷惨烈的竞争,我们是否也要思考?
为什么网络上名校的学霸可以吹嘘自己的战绩赢得众人羡慕?为什么有的孩子谦虚谨慎却始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其实道理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认知。
一
自信和自满是有界限的,我们却常常混淆。
华坪女中的校园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自信是于巍峨高山危危耸立眼前的雄心壮志,也是于波涛汹涌的大河铺陈其前而敢安渡的勇气毅力。
亲戚家里的一个小孩,初二的时候成绩排在班级中游的位置。按理说,正是关键的时候,她妈该急眼了。恰恰相反,别人问她成绩,她一脸坦然,不慌不忙。
她说:“孩子有自己的学习规划,他相信自己能进步,我也相信他。”那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信和自满是有界限的。
当孩子的话语和与之具备的能力相匹配时,一定程度上的自满就可以被看作是自信。
马克思在书中讲到“我会举起你落下的旗帜,为你正确而饱受诬蔑的信仰正名。”
那些你举起过的旗帜,终将会成为孩子的战袍。
二
躲藏于谦虚背后的自信,往往被人忽视。
高中的时候有个学姐来给我们演讲,浙大的在读生,谈起经历来眉眼里闪着光,一眼就教人看出这是一个自信的女孩。
老师问她:“这几年过得怎么样?”
她说:“也就一般,什么都挺好。”
周围的人开始起哄,她温和地笑笑,没有说话。也是一眼教人看出,这个女孩的谦虚,是浸到了骨子里的 。
谦虚的背后,遮掩着的底气与自信像松子树上的阳光一样濯濯艳艳。
海子说:“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孩子没有自信的源头是什么?
考完试颓废丧气又拿起手机打游戏;想着好好学习却又被数学题折磨得体无完肤;被批评后想奋发图强却发现自己毫无思绪。
每个人都背负着等重的行囊在路上行走,你停下歇息时,抬头就能看到别人渐行渐远的背影。你想要卸下行囊奔跑,唯有于前路寒窗苦读。
那些你付出的艰辛,终究会在终点拥你入怀。
三
如洪流的压力淹没了无数人,我们于高涨的河水中愈挫愈勇,为的不过是体面地攀上那座高山。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唯有以此见人,终将报效祖国。
那些你奔赴的未来,终究为你作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