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平台训练时,讲到赢家必备的品质,其中有一条,就是“坦然面对损失”,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做任何事,做任何生意,都先想着赚钱,赚多少钱?从未想过亏钱,更别谈想到亏多少钱了?很多人的心理就是,到生意场,我到投资市场中就是来赚钱,怎么想亏钱呢?很有霉运,甚至想到“不吉利”。
可是我们做任何事情,在生活中,在生意中,任何事情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成功,那么我们只有考虑和考量到它的失败,失败的概率有多大,失败的额度有多大,那我们就会理性的思考这件事情该不该做?根据的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做?条件具不具备?如果条件不具备,根据自己的能力想办法,向他人学习,能否做到?或者能否在一定的时间内,具备自己的额条件能否做到?
孟扬曾有过5次创业的经历,但是在5次失败之后,他仍然以失败告终,每次他开始一个生意的时候,13年前,他准备在这个人口并不多的三线城市开书店的时候,是基于:1、他非常爱看书,从小到大都喜欢看书;2、他的一个熟人开的书店每天很多很多的挤满在书店,几家附近的国营的新华书店的生意都不如他的朋友的书店的生意。3、很多中年人带着孩子都是大多数买教科书都到他的这个熟人的店里来买,这个店店的品牌都开始打开了。
孟扬每次到这个熟人的店里去考察的时候,都抑制不住要立刻开店的冲动,终于有一天他开始干了,他摸到了在南京有一个巨大的图书批发市场,他的熟人也是在那里批发书图书的,。。。。。。然而孟扬坚持了6个月不到,关门了。
之后,孟扬继续5次创业,此时他的年龄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而仍然一无所获,不停的在更换自己的生意看到这个好,那个人做成功,就想去做,但是试想一想,有些是人家已经做了很多年的积累,才到今天这个规模的,而且由于行业的时效性,行业的先机,客户都已经被他们占领了,你这个后来者,只能吃一些残羹冷炙了。
如果孟扬当初看到做一件事先考虑失败(注:当然做任何一个生意的话,最终还是考虑为了赚钱。)的可能因素,他就不会那么冲动的劳神费力的去开书店,做软件、卖化妆品、航空代理,人耗不起的是时间,如果当初哪怕花一年的时间去考察一个项目,去考虑一个生意值不值得做,也比不断的而冲动的开始一个又一个的生意,最后以失败告终而耗费的金钱和时间以及精力的伤害是如此之大呢?
经历过多次创业失败,到了不惑之年的孟扬,至今一无所获,人到中年后的后半期,他才开始慢慢的扭转自己的思维,到了这个年龄,发现自己的容错率越来越低,再也经不起更多的失败了。
有人说,失败也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经历,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呢?但是我要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有尽量多的先见之明和智慧的判断,让自己少一些失败,而跟多一点成事的经验和智慧,让自己多一点复制成功的经验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在失败中吸取呢?
经过一番的考察之后,孟扬决定在投资市场留下了,停下来,准备用终身的时间去做这件事,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没有以“如果失败”的角度去思考而介入这个行业,但是由于选择这个行业之后,他才考虑到了这些因素,让他继续更加坚定自己在这个投资行业留下来,他并没有非常高的远大的目标,很高的期待,但是他想如果在这个市场,依照运用投资的原理,依照自己自身的条件,依照这个行业的特性,依照这个市场的特性,行业的前景,他能够承受的失败的几率和他能够承受的失败,他至少不会大亏出场,剩下了他输的就是岁月了,但是这两种输的,金钱和时间,他能够承受得起吗?他想了想,他是为做一点事情而来,但是如果真的失败了,他的失败的额度是他确定的,是他可控的,然后在可控的(因为市场是不确定的,但是你能做的是控制好自己。)
随着时间的增长,反而,孟扬经常在暗夜里,点燃一支烟,更多的在自己的阳台上,在黑夜的包裹下,陷入沉思,烟头的一明一暗,呈现出他头脑中思想的闪烁。没有什么比静下心来来,坐在那里更高效率了。他时而坐在阳台的小茶几旁的藤椅上,时而站起来,趴在阳台的栏杆上,看着天际的星星一划而过,内心充满着从未有过的宁静。
(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