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尚速度和业绩的时代,向教育争自由是多么艰难的事啊,各种教育权力为了效率和政绩,用短视、功利与无知的力量,在不断将一个个自由的灵魂沦为标准答案的机器,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沦为分数的囚徒,应试教育啊,在种种花哨的教育改革外衣遮挡之下,渐渐被推向了新的极致。希望像周国平先生这样的大家多对当下的教育发声,肺腑之声多了,真知灼见多了,一定能以诚挚而智慧的力量影响当下的中国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善莫大焉!
我希望教育部能够重视孩子的人格教育,而不是分数成绩名次教育,一个成绩满分学习尖优的孩子如果他不喜欢别人比他成绩好,把和他并肩成绩的人害了,你说这是好学生还是什么学生?中国如果恢复以人格良善为教育,那么中国的未来前途无量,希望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还是教育部,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准,不要固定在成绩上,大中国现在因为成绩自杀的孩子还少吗?
我觉得周国平老师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独到的见解,按照他这种“理念”去授“语文”课,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他说的好:语文知识“是黙会和实践性质的,没有人是因为牢记这类知识而成为一个好的文学鉴赏者或者一个好的作家的。”;确实如此,许多知名作家并非科班出身,但他依然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原因就在于他(她)有较强的心灵感受与理解能力,善于思考,勤于写作。阅读可以增加“心灵积累”,“心灵积累”多了就能提高“理解能力”,随之“感受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善于“思考”,你就能读懂好的作品和写出像样的文章。另外写作是一门“技能”,离不开经常“习作”,要提高写作水平离不开常写常练,每一门精湛的“技能”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