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春佳节,不到三十,各家已经忙着团圆宴了。
女儿的外公家每年都是提前几日便聚餐了,选了处高档酒楼,环境优雅,还有水幕簌簌从透明玻璃顶上流过,引得女儿在这里来来回回地反复观看。饭桌上,大家随意地交谈着社会热点和家长里短,轻松自然。也许是一种习惯,大家似乎都不会将香烟点上,或是顾着几个小孩吧,这是非常好的行为。女儿在桌上也会成为大家的谈资,外公挺好酒的,满脸通红,和他藏不住的喜悦表情相得益彰,满脸都是开心。女儿可是外公的心头好,说起女儿来更是滔滔不绝,外加本就嗓门大,谈论间犹如钟鼓击锤,十分响亮。但大家也都习惯于此,反觉着新年之际,就该有如此热热闹闹的声响。推杯换盏之间,也是引言谈论着当下,各有各的观点分析,各有各的成熟心得,一席之后,很有些收获。不过得带着女儿,先开车送酒香绕喉的外公回家,这一顿团圆宴上,他是开心得晕乎乎了,外婆也习以为常,随他去吧。而到了年三十这天,爷爷家每年雷打不动的团年便开始了。每次设宴均在爷爷的长兄(女儿称大爷爷)家里,本为家宴倒是挺好,可大爷爷家中总是弥漫着油腻腻的气息,稍坐得久些,甚觉浑身都被一股肥肉荤汤之气萦绕,地面、家具、天花板,感觉就是没打扫过,再加上闭拢窗户的空气,使人晕得犯吐。亲戚来人倒是多,三大桌鸡鸭鱼肉、凉拌熏卤,闷闷地挤在桌面,都是自个儿做的家常菜,口味不错。满屋子的热闹,是属于老成都的一派方言俗语,气氛更接地气,话语间还带着粗口笑谈着。这种油烟气加上年味,也是很特别的存在,也是一种不变的味道,一种家族传承的习俗。就是女儿不太习惯于这里的浑浊,总是妄想拉着我逃跑。过了三十,至多初二,外婆一大家子便约了地,每年由几兄妹轮着操办团年活动。论这里的感受,多是在户外喝茶打麻将,晒晒冬日的暖阳,嗑着瓜子剥着橙,到了晚间就在附近的大馆子吃上一顿美味。我们一家自然是不去打麻将的,恰好外公也不太擅长,每逢此刻,便领着女儿在周围逛街去了。我与妻子各落得轻松片刻,便依着椅子,和妻子的几个长辈闲坐在一块儿,闲聊着天,享受着成都难得出晴的阳光,或是眯眼小憩一刻。直到饭点,打牌的、逛街的、喝茶的,纷纷聚拢在定好的饭馆里,吆喝五六的列了座,接着就像是憋了好几天的话,噼里啪啦地便让饭桌上的闹热开始了。这儿的亲戚们嗓门都不小,说话和吵架一般,劝着酒,红着脸,时常为点儿事争论不休,也总将氛围尺度拿捏得当。像极了小时候的院落里,大家畅快地八卦着东家长西家短,将心中的话毫无遮拦地一吐为快,气氛自然是活跃浓烈,市井味十足。插不上话的我们,就把女儿看好便是了,毕竟女儿对长辈们说的话丝毫不感兴趣。约莫着初四左右,总算轮着奶奶家约着聚聚了。奶奶因是北方人,在成都的亲戚确实少得很,再加上舅舅和表哥等纷纷移民,留着成都的亲人便只剩五姥姥和五姥爷一家了。所以逢着过年,得先等他们自家团聚过后,奶奶才会在后几日邀约招呼着相聚。但我打小就喜欢在这里团圆,是这里的宽厚、文化气息重,五姥姥五姥爷都疼爱我的关系吧。三个舅舅都是学识渊博的人,学习气氛自然也就浓厚许多,女儿在这里也是放松的,毕竟奶奶这边在成都的亲戚,也就女儿是个小小妹妹,都喜欢逗弄她。每次都是在五姥姥家里吃着家宴,菜虽少,感觉却十分舒适,有股北方年味的感觉。一家人谈吐轻言细语的,言谈举止之间,无不透露着教养和素质,所以我是十分愿意带着女儿在这里待一天的。近年来五姥姥还信仰了天主教,更是在举动之中透露着慈爱,使人心里温暖如春。不过每年这里的重点,是爷爷奶奶陪着五姥姥五姥爷搓麻将。常年不变的习俗,从午后打至晚饭,也是他们约定俗成的习惯,感觉好亲切的。晚饭过后,方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这各家亲戚也才算走动了一圈。
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各家亲戚团年,都有各自的特点,而最向往的,是我们自己的小家庭团年。家里被装扮得装扮得喜气洋洋,四处都是灯笼彩带,披红挂绿,如同圣诞节氛围一样,也让家里呈现着中国传统的年味。电视里的春节晚会依旧热闹不已,新春祝福的信息和群里的拜年也是热闹纷呈,吃着好吃的,喝着好喝的,小小地放纵在春节里,自以为是美美的感受。女儿受了影响,也喜欢这样无拘无束的自在,或许这样才是春节在家里最幸福温柔的时刻吧。爆竹声响,零点应邀而至,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