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画家那支如椽大笔下,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画。它承载着太多遥远的回忆,关于纯真的童年,关于逝去的亲人,关于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它不是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中隔着厚壁障的故乡,不是北野《回乡之路》中的把他乡做故乡,也不是德拉根·德拉根耶洛维奇笔下《秋天的傍晚》中的心灵净土。它是我的独家记忆。
故乡,在我眼里是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词。 和很多同龄人不一样,我从小辗转多地求学,直到初中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然而故乡早已远去。“故乡,”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 家乡,自己出生并长期生活的地方。”对我而言,故乡是最美好的地方。我的故乡在哪里啊?或许它在妈妈的老家,那个宁静的小山村。
淳朴天然的乡村风光
岁月在泥土墙壁上雕琢着精致的花纹。很多乡亲们离开家乡,去县城工作或者去大城市打拼,他们的老房子或者就此孤独终老,或者转手给其他乡亲们帮忙打理。
在那条通往小舅舅家的小巷里,有两三户人家房门掩着。木头门上印着时光的褶皱,透过门缝,看到屋里落了灰的桌椅。有的庭院,墙壁斑驳陆离,残缺不全,地上长满了青葱的小草和星星点点的野花。有的庭院种上了绿油油的蔬菜。
清新的农家小菜
青菜是舅妈自己种的,没有用一点化肥,有些菜叶上还有小虫子咬出来的小洞洞。笋干炒肉,油而不腻。盖菜做成的酸菜干,香甜可口。 砍柴烧火,蒸笼蒸饭,猪油炒菜,大土灶和柴火烧出来的饭菜香喷喷的。
今年大年初三,在姐夫老家,正好姐夫的妹妹订婚,我们品尝了好多道乡村美食——米烧兔、芋头面、姜丝拌魔芋、苦菜炖猪肉汤、炒萝卜干……这些可都是地地道道的农家风味小菜。它们唤醒了我对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屏南的喜酒。酒桌上的菜品丰富,鸡鸭鱼肉等一应俱全,水果类的有西瓜、桂圆等。我最喜欢吃的是沾着芝麻和花生粉的糍粑。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制作而成,是屏南流行的美食之一。这些美食,充满着故乡的味道。
童年回忆
我常常想起那些年,它们那样安静地流淌着。“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我和姐姐、弟弟一起嬉戏玩耍。外婆烧火做饭给我们吃。外公住在大舅舅家,我们住在小巷的老房子里。
我记得外婆亲切地呼唤我的小名,记得外公步履蹒跚地送零花钱给我买东西吃,记得白头发的大舅舅“咔咔咔”地为我们拍照。我怀念那些旧时光,那时我们还小,亲人们身体也都还硬朗。
时光是一只越飞越远的风筝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东坡先生如是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我也已经不再是那个不羁的少年。我看着时光如同越飞越远的风筝,渐渐地消失在视野中。外公离开时,我才3岁。妈妈让我跪在外公面前,我只是愣愣地,看见他们眼泪汪洋恣肆。而今,舅舅走了,外婆也离开了我们。
妈妈说,今后再也不会有外婆煮蛋给她吃。我那耄耋之年的外婆,每次我们回来都会把蛋洗一下,放进开水壶里煮给我们吃。而今外婆的房间空落落的,只剩下零零散散的物品。那皎洁的月光依旧洋洋洒洒地落在窗户前,我只有绵延不绝的思念。从此,故乡再无春夏,只有秋冬。他们目送我们成长,我们目送他们老去。
故乡,深厚的文化底蕴
岁月增加了亲人脸上的皱纹,也为古村注入新鲜的时代气息。古村际头,2010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有乾隆年间流传至今的鲤鱼溪、有南少林武功真传遗址慈音寺、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红娘树”、耕读文化博物馆等等。新时代,千年古村际头焕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故乡,不曾老去,她在岁月洪流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故乡的山水,融进我的血液里;故乡的美味,涌入我的记忆里;故乡的风土人情,汇成我心中澎湃的激情。无论身在何方,故乡一直如影行随。
故乡是杯老酒,在时间的陈酿中愈加香醇。 诗与远方是我的故乡,我们活着就要努力以美好示人。故乡不曾远去,从来只在远方……
阿梦 20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