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又到了我们博文微讲堂共学的时间了。上周我们讲完《论语关键词——义》之后,让大家回复本周想听什么?大群和化成班都有师友回复,想听听“礼”字,也有师友私信我想听听“智”字。我选择了“礼”。为什么?按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顺序,也该谈一谈“礼”了。于是我用一天的时间整理了《论语》中的75个“礼”字的章句。但是到了具体准备这节课时,却犯了难。
第一,[endif]我们知道,礼乐文化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一般都认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义、礼”三个字,孔子也经常把“礼”挂在嘴边,讲给弟子们,孔子推崇周公的原因也是“制礼作乐”,“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我从周”。翻开《孔子家语》,四十二篇仅篇题含有“礼”的就有“问礼”“论礼”“礼运”“曲礼子贡问”“曲礼子夏问”“曲礼公西赤问”,如果加上“大婚”“观乡射”“郊问”“五刑”“冠颂”“庙制”等等,占到三分之一还多。孔子非常推崇“礼”,于是在上世纪新文化运动中,“封建礼教”“吃人的礼教”,便成了孔子的最大“罪状”;后来,又把“克己复礼”搬出来,说孔子“开历史的倒车”。这说明,“礼”是一个历史的焦点,不好讲。
第二,[endif]孔子本身所讲“六艺”中的“礼”,就包含了《周礼》《以礼》和《礼记》,含义特别丰富;况且古代的“礼”本身就包含吉、凶、军、宾、嘉五礼,《隋书‧礼仪志》对这五种礼的解释是:“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加上《中庸》也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可见礼的条目特别多。
第三,孔子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讲到“礼”,对“礼”也下了很多的概念,加上历代先贤注家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如“礼者,履也”“礼者,体也”“礼者,理也”等等,但我们《信述》对《论语》中75个“礼”字的白话翻译,直接用“礼”来翻译“礼”的就达51次(用“礼仪”解释2次,用“礼制”解释2次,用“礼事”解释1次,用“礼的节制”解释4次,用“符合礼”“合乎礼”解释3次,用“循礼”解释1次,用“践行礼”解释1次),对9个“礼乐”直接用“礼乐”翻译的也达8次,用“礼乐教化”解释“礼乐”1次。这说明孔子所讲的“礼”和我们今天所说的“礼”,有很多相同相通之处,似乎不用解释。
基于这两点,我认为“礼”很不好讲,所以,直到周六下午,才开始着手准备今天的讲稿。所以,请大家多读原文,多读注解,不当之处,也请大家不吝赐教。
一、《论语》中“礼”字概说
《论语》中“礼”字分篇统计
篇名次数篇名次数
学而篇4先进篇4
为政篇6颜渊篇8
八佾篇15子路篇3
里仁篇3宪问篇2
公冶长篇0卫灵公篇2
雍也篇1季氏篇7
述而篇5阳货篇5
泰伯篇5微子篇0
子罕篇3子张篇0
乡党篇1颜渊篇1
合计75次
从这个统计中,不难看出,《论语》二十篇,只有公冶长篇、微子篇和子张篇没有“礼”字外,其他各篇均有“礼”字,这说明“礼”贯穿《论语》始终。第二,八佾篇“礼”字较多,有15次。八佾篇26章虽然只有10章出现了“礼”字,但其他16章又何尝不是谈“礼”呢?再者,就是乡党篇,虽然只出现了一个“礼”字,但乡党篇642字,又有哪个字不是讲“礼”呢?第三,《论语》的末篇末章讲“不知礼,无以立也”,又何尝不是告诉我们,学《论语》就是要学“礼”呢?如果说,八佾篇通篇在论“礼”的话,乡党篇通篇就是孔子在如何行礼。整部《论语》,“礼”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