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其结果是灵魂的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周国平《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今天整理书籍的时候随意翻了翻书本,看到这篇文章,颇有感触,于是抄下这段文字。这篇文章写于1996年10月,周国平说,若干年以前,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就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北京,在世界名画面前流连忘返。他觉得“有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对于青年画家的行为,我觉得很是倾佩,节衣缩食,减少物质层面的支出来满足自己对精神食粮的追求。这是在上个世纪,交通没有那么方便,信息也没有那么流通,要看一次世界名画展实在是机会难得。以那时的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也预测不到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所以说不定那就是今生唯一能看到世界名画的机会,错过了兴许就会抱憾终身。这种对文化的追求很是让人感动。
反观自己,大一大二的时候还会流连于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展览信息和文化讲座,一场一场去奔赴,从不嫌时间少(当然那会时间也是很多),不嫌路程远,也不嫌累。而现在,许久不曾关注展览信息和讲座信息;发现有感兴趣的展览或讲座也会借口没时间,或路程太远而放弃。不排除自己越来越忙和再难以抽出半天时间的现状,但是,宣纸尘封,古琴走音,柜子里的茶也丝毫没变少的事实也表明自己真的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了。去年还能隔三差五地和和舍友喝茶聊天,今年除非课程教学,再不曾拿起盖碗。桌上的古琴因太久没弹奏,也走音,前些天一好友来访便说:“你真是太不爱惜自己的琴了”,才发现忽略她已久。
前些天,一老师说,你再忙再累也要“生活”,而不只是“活着”。你要明白你努力、奋斗都是为了自己能更好的生活,但很多时候可能你就忘了这个而本末倒置,为了赚钱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健康、身体。
好了,五一被抛弃而落单的我要去找同样被我忽略已久的琴,与她作伴了。
祝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