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找出一件你最近在做或刚完成的事,分别从两个角度找出问题所在。
拆页一
问题就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
如果你现在抬起头来,环视四周,很可能可以列出几十甚至上百项"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的差别"。为什么不试试看呢?
如果你刚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坐在最舒服的椅子上,打开书刚好看到这里,那你的幸福感可能十分强烈,想出哪怕一个”问题“”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好几百个了。
不过如果你稍稍敏感一点,就可以发现如下这些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
现实状态 理想状态
椅子旧了 崭新的椅子
孩子们太吵了 孩子们安安静静
脚疼 有舒适的鞋子可以
房间里太冷了 房间里很温暖
房间里太热了 房间里很凉快
"忽略问题”是一种古老但有效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上面列出的前三个问题。这种方法其实是让我们降低敏感度。当敏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再也感受不到事物现在的
状态和理想中的状态有什么区别了。另外,既然已经意识到问题在于“房间里太冷”,你就可以把空调温度调高一点,或者鉴于当今出现了“能源危机”,干脆穿上一件羊毛衫。
【角度一】
之前不认为存在问题的事件:2-4的准备表
现在打分:60
为提升1分的做法:文字理通顺
为提升10分的做法:利他,降低信息含量
理想状态是多少分:80
为达到理想状态的做法:找伙伴提前演练,排除盲区问题
拆页二
借助外国人、盲人、儿童来检验你给出的定义,或者让自设身处地地站到外国人、盲人、儿童的角度上来检验。
选一件你每天会用到的东西,比如鞋、衬衫、叉子、小轿车的门、牙刷或者上千件类似物品中的一件,给自己安排这样一项训练,以一个从没见过这件东西的外国人的角度来审视它。然后试着闭上眼睛(或者捂上耳朵,或者屏住呼吸,视具体情况而定)用用看这件物品。还可以想象你身高只有现有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件物品。如果你不识字,或者动手能力比较差,又会发现什么呢?
你可以拿一本书试试,不要考虑内容,只看它的结构设计,并且不断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所在,直到找到至少10个会在阅读时带来不便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你平时已经熟视无睹了。
例如,唐在短短几分钟里想到了以下这些:
1、暂时放下书时很难让它保持原状。
2、因为没法只带上书的某一部分,即使知道只用得上书的一部分,也不得不带上整本书。
3、书的装订方法让读者阅读时觉得太厚重,但对于长期保存来说又太容易磨损。
4、如果不用手扶着,书就会自己合上。
5、书页很容易被撕破。
如果从书本结构设计这样一项古老而且成熟的解决方法中都以找到这么多不协调之处,人们未经检验的观点又有多大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呢?可能性不太大。
本书可以足够自信地说:
每转换一次视角,都会发现新的不协调之处!
【角度二】
受众或使用者:其他拆书家(不了解心理学)、新人、评审
归类到“外国人”的人:其他拆书家
外国人可能存在的障碍:对心理学术语和概念不了解。
解决方案:对引用到的术语进行详细解释。
归类到“儿童”的人:新人
儿童可能存在的障碍:对拆书环节不了解。
解决方案:详细讲解各类指令,并给出范例说明。
归类到“盲人”的人:评审
盲人可能存在的障碍:因为评审是事后的,缺少对现场视觉、动作和互动等信息的了解。
解决方案:在实录中补充现场的背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