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闺女回到家,已是晚上十点,儿子卧室的灯光还亮着,我知道,他已经躺下了。灯光下,儿子闭着眼睛,安然入睡,整理好的书包放在沙发上,脱掉的衣服散乱地搭在转椅上,还有一件不小心落在地上,弯腰帮他拾起来,我无奈地摇摇头,“这孩子,总是这么让人不省心。”
瞅着孩子,我不禁回忆起与孩子晚上相聚的点点滴滴,陷入美好的回忆之中……
冬日里昼短夜长,下午放学后时间稍长了点儿,儿子路上直嚷嚷“饿了”,回家后老人早备好了晚饭,小家伙坐下后大吃海吃,很快裹饱了肚腹,这才心满意足离开饭桌,稍作休憩。
我提前给小家伙把作业抄到小黑板上,这样方便他仔细地对照传作业,不要遗漏。约定时间到,小家伙提着书包噔噔噔上来了,呵,还挺准时。
自己传作业他已驾轻就熟,成了一种习惯,他依次从书包中取出作业本和课堂同步,熟练地用手机拍照,上传,接着背古诗,诵童诗,一样样,有条不紊。
传完作业,又按照老师布置,预习了数学和语文课本,不少学子成功事例证明,预习极其重要,它可以助你提前把握要点,发现问题,第二天听课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好习惯就是这样从小一步步培养起来的。
休息时间到,小家伙吁了一口气,很是轻松,铺开白纸,开始“不务正业”——信笔涂鸦。小孩子都喜欢画画,涂涂抹抹,既是他们的兴趣爱好,又寄托了他们的美好愿望,可谓挡不住的诱惑。
读书时间到,读完老师布置的阅读计划后,儿子又“加餐加点”,补充一点儿课外阅读知识。正巧今天在公众号上发现了一篇好文《我娘是个疯子》,深沉的母爱让人泪奔,读来颇多感慨和感触,想来介绍给小孩子也会有一定的收获。
开启阅读模式,儿子习惯地依偎在我身旁,听我阅读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遇到生僻的字词和不解的时代背景再给他稍作解释,儿子静静地听着,我一边读眼前恍若出现系列镜头:一个疯了的母亲,虽然不喑世事,但她弱智的心里,装满的是她的儿子和一份深深的母爱,儿子在襁褓时,她被撵出门,临行前要抱抱不让亲近的儿子,几年后,因牵挂儿子,又几经辗转回到这个家庭,儿子上学后,为保护儿子免遭欺凌,险酿大祸,为让儿子能吃上饭菜,每天步行四十多里坎坷山路,为了儿子能吃上几个新鲜的野桃子,不惜危险爬到悬崖的桃树上……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包含了疯娘对儿子深沉的爱,读来令人感动,令人心酸,让人泪奔。舐犊之深,即便一个身心健全之人恐难于做到,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儿子的认知,恐怕理解不了蕴含的内涵,但只要他能从中感受到一份母爱,感受到身边亲人的关切,足矣。
“布谷,布谷”清脆的鸟叫响了,小闹钟预定的睡觉时间到了,它好像在提醒,“小主人,该睡了。”
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小床上,温柔地抚摸着一个睡熟的孩子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