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文质老师的教育研修班,晚上的闪电演讲、写作沙龙的主题是“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对我来说,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绝非一人。但密水小学的李常学校长,是我教育生涯中的第一位贵人。
1986年,自己中师毕业,在当地的一所中学工作了12年。1998年至2005年,我在密水小学工作。这七年,李校长所在的密水小学,是自己生活化作文教学思想萌生、孕育的摇篮 。当时,在李校长领导下的密水小学,宽松、和谐,就像一个温馨舒适的家,促成了我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实践。
在教学上,想怎样教,就怎样教,怎么做顺手,就怎么做,所以那时的自己,就比其他教师多了一些“胡思乱想”,多了一些实践自己“胡思乱想”的“胡作非为”的机会。对于自己一时萌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就去实施,“好的”就保留下来,经常使用;“不好的”就反思原因,或直接放弃,或改进完善。那个时候,自己觉得人的思想是挺怪的东西,你一旦经常地处在“胡思乱想”中,一旦尝到“想”的甜头,种种关乎作文教学的“胡思乱想”就会“滚滚而来”,今天想这样做一做,明天又想那样试一试,哪一天你不“异想天开”,都不能算是一天。
那个时候,一切对“好的”朴素的评价定位,不来自各级领导,也不来自同行老师,一切都来自学生,看学生的反应,深受学生欢迎的,就是“好的”;不受学生欢迎的,就是“不好的”。一切关于教学上的复杂深奥的问题,在这里都变得简单化了,明了化了。
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也不知道什么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更不懂什么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什么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只不过是在实践自己的“胡思乱想”中,“顺其自然”,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而已,一不留神,和“道法自然”的“大道”撞了个正着, 这似乎应验了“有心栽树树不活,无意插柳柳成阴”的俗语。
今天想来,在那个年代,在我所在的老家,所有的学校,不光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就连教学进度都要由当地的教科院统一,而我所在的学校,却有这样宽松的教育教学平台,李校长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他得担多大风险?
可是,没有当年李校长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在密水小学工作的日子,我深刻体会到,李校长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对老师不管、不控,不统,正是为了让教师自己的小宇宙爆发,从而有所作为;同样,教师的看似“无为”,正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为”。试想,如果领导方方面面都给教师想好了,安排好了,教师还会有自己的想法吗?同样,教师时时处处都为学生想好了,计划好了,千规万矩,不能东,不能西,不能这,不能那,学生谈何个性成长?谈何创造?由此看来,一人“无为”,换来“人人有为”,敢“无为”者,当推有思想的最高境界了。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就是真理了。一个有思想的校长,成就一批有思想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成就一批又一批有思想的学生。 李校长,他是我教育生命中永远的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