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教育家,如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大咖让人耳熟能详,上世纪30年年代,有一位女教育家却鲜为人知。
她是我国第一位女博士,是我国第二位女大学校长——吴贻芳。
她才华横溢,创办的金陵女大使那些弱不禁风的女子各方面素养全面提升,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堪称教育奇才!
01、从小追求新知,志向远大
1893年1月,吴贻芳降生在湖北武昌候补知县吴守训的家里。当时正值寒冬时节,腊梅芬芳,父亲吴守训触景生情,为女儿起名为"贻芳",别号"冬生"。
在男尊女卑到社会中,她不甘心屈服于命运安排,她不喜欢学习女红、不喜欢那些名媛淑女做的事。
她好奇心强,对新式学堂相当憧憬。她请求父亲让她上新学堂,遭到了父亲反对。
没想到吴贻芳性格如此刚烈,和父亲屡次交涉无果,竟试图吞金自杀。
最后父亲妥协了,吴贻芳如愿以偿进杭州弘道女子学堂学习,那一年吴贻芳只有11岁。
吴贻芳在杭州女校接受新思想教育后,又在上海启明女校和苏州美景女校专读英语。
通过学习,吴贻芳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立志将来有所作为。
02、命运坎坷,顽强学习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没想到,16岁花季年龄时,吴贻芳正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灾难却降临到她头上。
她的父亲吴守训被上司诬陷后,跳江自杀。她的哥哥因出国留学无望、跳江自杀。
一个月后,失去丈夫和儿子的吴妈妈朱诗阁一病未起,而吴贻芳的姐姐伤心过度,在母亲的棺椁旁悬梁自尽。
吴贻芳做梦都没有想到她的命运回如此坎坷,温馨的家庭支离破碎。
那时的家里,只剩下吴贻芳、年迈的老祖母和不足七岁的妹妹吴贻荃,简直是灭门之灾!吴贻芳整日以泪洗面。
吴贻芳经过姨父的开导,心里豁然开朗起来:她要为活着的亲人着想才对。16岁的吴贻芳就此发誓要与命运抗争到底,昂首自强!
1914年2月,吴贻芳随姨父陈叔通全家移居北京,在姨父举荐下,吴贻芳到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任英文教师。
1916年,吴贻芳作为插班生进入了著名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走进大学的吴贻芳,勤奋、刻苦,成绩优异。
当上会长后,吴贻芳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她沟通能力强、有胆识、有魄力,让人心生敬佩。
03、思想前卫,锐意改革
金女大毕业后,吴贻芳任教于北京女子高师。1921年冬,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校长到北京女高师讲演,吴贻芳任翻译。
吴贻芳一口流利的英文给这位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她推荐,吴贻芳去了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深造。
到了美国吴贻芳开阔了眼界,接触了西方教育理念,她如饥似渴地学习,通过不断努力学习,1928年,她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时年35岁的吴贻芳便开启了自己执掌金陵女大23载的教育历程。
她博学多才,爱生如子,思想开明,教学理念非常前卫,是一个锐意改革的校长。
金陵女大原本是一所教会学校,有许多陈规陋习,有些教员并不好好工作,在混日子。
上任伊始,吴贻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她开除了有权威,而不好好做事的美国老师,
她遍请名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吴作人等画坛高手;陶行知、高觉敷、陈鹤琴等教育大家;唐圭璋、陈邦杰、陈洪等文学名士....
她打破了以往收名门之后的规矩,面向社会招生,并通过各种方式吸收平民女子,并竭尽全力,帮助那些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通过她这些举措,以及她和这些教授共同努力,.学校教育之风为之一振。
04、为人师表,注重仪态训练
作为校长,吴贻芳是最好的仪态典范。在学生眼里:她的风度非常好,走路笔挺,那么的年轻、文雅。
有学生说:“第一次瞻吴先生的风采,她穿着雅淡而称身的衣裙,从容地走上讲台时,我就惊慕她端凝和蔼的风度。”
她一开始讲话使那位学生感到在他们女大的讲台上,从来还没有过像她这样杰出的演讲者!
她以仪表美和思想美来感召学生,要求学生不得仪态不雅、含胸驼背。
金陵女大特别注重学生的仪态教育。当时刚入校的同学,要接受一系列的仪态考察。
梳着光滑的发鬏、身材挺拔的女教师们认真考量,忠实地做着记录:是否肩歪?是否驼背?有无内外八字?倘若留下“黑记录”,必须参加为期一年的“矫正体操班”。
吴校长特别注意女生的形体训练。她要求学生走路要抬头、挺胸、收腹。
有时她在楼上看学生训练,见动作不对就下来亲自示范,要求很严。
05,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在当时,吴贻芳是中国社会中首位倡导全面培养学生各项素质的教育家、实践家。
除了要求学生们文理兼顾、不得偏科之外,还积极发展学生的体育和美育。
(1)课程丰富,设施齐全
金陵女大,课程很丰富,文理兼顾,开设了文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音乐,舞蹈等,家政等。
这个学校还设立物理电工实验,化学实验室,学生们能够及时实验,学得津津有味。
吴校长深知读书重要性,她建立了一个图书馆,里面的书满满当当。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学生在图书馆内津津有味地看书,如饥似渴吮吸着知识乳汁。
(2)体育项目齐全
她特别重视体育,组织了强大体育教师队伍,亦开设了骑马、网球、交谊舞、射箭等比较西化的体育课程,还让学生们参加过奥运会。
100号楼上的健身房,靠墙为攀登架,绳子放下来也可攀登。
学生上体育课均需穿着运动衣,夏日为短袖白衬衫,下为黑色紧身裤,冬天下着黑色长裤,上穿白绒套头衫。
篮球队的队员们经常在训练,她们篮球越打越有水平。
学校还设有平衡木运动项目,体育专科的顾海同学表演平衡技术令人惊叹不已!
除了课堂体育,金女大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学会下设篮球、排球、垒球、田径、舞蹈等不同组别。
每学期有班级间的球类比赛、民间舞蹈表演等活动。
每年冬季来临前举办全校运动会,金陵女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非常壮观!
运动健儿身姿矫健,精神焕发,巾帼不让须眉,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队伍。
每到这时,全校学生,非常兴奋,运动健儿个个摩拳擦掌,她们想在全校师生面前,大显身手。
观看学生,呐喊助威,这时吴校长再忙都要亲临现场,观看学生表演,鼓舞人心。
运动会上,参赛项目门类齐全,有跑步,跳远,跳高等田径运动,瞧这个运动健儿多么富有拼搏精神。
很难想象,当时像她们这种年龄的女子,大多数人还处相夫教子阶段,这些幸运儿却如此自由自在。
还有篮球,垒球,羽毛球等各种球类运动,排球运动在我国起步很晚。
那个时候金陵女运动会上还有这种运动,吴贻芳校长的办学理念真的是很前卫。
运动会上还有射箭项目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学生,进行射箭比赛,图中学生英姿飒爽,该照片被用作了美国《生活》杂志封面。
英国记者称:“看到了抗战时期的花木兰。”射箭者为金女大三年级化学系学生徐文玉。
吴贻芳那么重视体育教育,要知道那时的中国国民一直被外国列强称为“东亚病夫”,她的学生还参加奥运会呢!可真是奇迹!
1936年,在英国开会的吴校长亲赴柏林慰问金女大奥运团。图中前排左一为黄丽明(中国奥林匹克代表团女子体育师范专科),左四为崔亚兰(时任金女大体育系主任)。
后排右一为张汇兰,中国高等院校女子体育教育第一人,中国第一位女子篮球裁判。当时贫穷落后的中国,竟然有学子参加奥运会。
(3)重视音乐和舞蹈训练
金陵女大重视音乐教育,师资力量雄厚,学校还有合唱团,学生们定期练习,她们每个学期都进行演唱表演。
金陵女大还规定音乐系的同学都要举办演出会才能通过毕业考核。金陵女大钢琴演奏会上一个学生在专心致志地弹钢琴,那些听众听得如痴如醉。
吴贻芳校长特别重视对学生的舞蹈训练培养学生高雅气质。这是学生在舞蹈课上练功。
金陵女大每年5月举行户外体育舞蹈表演,展示一年来体育锻炼的成绩,成为推广女子体育教育的榜样。
金陵女大还开展丰富多彩文艺活动,,组织学生编写话剧,演话剧。
1937年学校话剧团学生在表演改编的话剧《月里嫦娥》,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经过精心培养,金陵女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长足进步,金陵女大人才辈出,而且从金陵女校毕业的学生不要考托福,受到各国欢迎。
06、提倡平等、民主和自由
1923年7月,金女大迁入陶谷新校区,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这座“东方最美丽的校园”,最初有七栋主建筑,其中学校主楼,即今天的随园100号楼,是当时的社会与体育专业教学楼。
女大从来不禁止自由恋爱,吴贻芳甚至为学生们安排好了谈恋爱的地方。宿舍楼下的会客室划出一些半封闭的小间,有桌椅供恋人聊天。
晚上九点前,女同学可以带男
朋友在里面交谈,这就是她开设“恋人专室”
吴贻芳还努力提倡和培养女性的自立自强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女性和男性出去就餐、跳舞、出游,要付出自己的那份钱。
种思想在当时的男尊女卑中国社会无疑是先进的,也是正确的。
她自己终身不嫁却允许学生在校谈恋爱,是多么开明,她真正想学生所想!
07、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有爱之心
吴贻芳校长还注重对学生组织能力培养,组织学生会,这是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学生会成员。
她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学生社团活动。“致知社”,旨在活跃金女大的学术气氛,组织爱好科学的同学一起讨论学习有关自然科学的问题,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吴校长还常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种公益活动,锻炼了他们动手能力和责任意识。
1936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学生为不识字的村民讲读宣传海报。
金女大永远是一片互帮互助的温暖氛围。高年级与低年级结成姐妹班。
一个姐姐带两个妹妹,姐姐帮新来的妹妹铺床,带着她们熟悉校园,教她们学习,好像亲姐妹一样。
这是当年学生在宿舍生活场景。校长常长来视察,嘘寒问暖。
08、桃李芬芳,人才辈出
金陵女大人才辈出,桃李遍天下,为社会培养了999名毕业生,被大家誉为吴贻芳送给社会的“999朵玫瑰”。
金陵女大因此而获得了英国、美国许多著名大学的认可,金陵女校毕业的学生不要考托福,可以免试进入英美名校攻读研究生学位。
其中最杰出的学生,后来成了各行各业的精英。
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物理学家王明贞(1906—2010)
刘恩兰,中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1]刘恩兰在科学界、教育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她当选为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
李果珍,中国医学影像学带头人,为中国引进CT和MR技术第一人。
优良的校风和优秀的人才,使金陵女大成为当时享誉中国的名校,能来到这里读书的人,都感到无比自豪。
09、热心公益,声名远扬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吴贻芳为保护金女大师生,让其撤离,偌大的校园里只剩下她和36个教职工。
日军围困南京,烧杀掳掠,大肆屠城时,吴贻芳动员全部职工,收容了大量妇女儿童。
金女大成立了儿童福利研究中心,吴贻芳关心儿童,不仅给他们吃的,穿到,该连他们文化,陪他们玩耍。
始终用非凡的勇气和无比的柔韧而坚守在她的金陵女大。
她就好比冬日里凌霜傲雪的梅花,芬芳了自己,妆染了世界。
金陵女大在吴贻芳校长精心经营下学校声望越来越大,不少名媛慕名前来求学,自然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侧目。
1940年当时鼎鼎有名宋家三姐妹,前来学校学校视察,吴贻芳陪同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三姐妹视察金女大。
1943年,吴贻芳组织“中国六教授团”赴美宣传抗日斗争,争取美国朝野上下的广泛支持。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与其交流中,深深被这位中国女性所折服,盛赞她为“智慧女神”
1945年,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联合国制宪大会。吴贻芳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郑重地签上名字。她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
10、克己奉公,两袖清风
难能可贵的是蜚声中外的吴校长几十年一直住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房间,平日粗茶淡饭,从不讲究吃喝。
她不要小轿车,只肯买一辆黄包车,每月工资大部分都接济师生,外出演讲得到的酬金和礼物,也一一转赠师生。
她做了23年校长经她手的钱不计其数,但没有为自己留下什么财富,她总是克己奉公,两袖清风,她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1,立场坚定,迎接新中国到来
南京解放前夕,蒋介石曾经通过各种渠道,用各种方法叫吴贻芳校长把学校迁往台湾,她意志坚定不愿意做蒋介石国民党的官。
有一些学校管理人员希望追随国民党政府搬迁,吴贻芳召开会议,强调了国民党政府的诸多腐败现象,告诫大家,只有共产党才能保护学校,并且带来更好的发展。
在吴贻芳的引导下,很多管理人员的思想发生了转变,金陵女子大学也得以留在南京。
解放军进入南京城后,吴贻芳立即给毛主席发去电报,并带领全校师生,主动参与到维护秩序的工作中,为和平解放南京贡献了很多力量。
1949年9月21日,吴贻芳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0月1日,吴贻芳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看隆重的开国大典。
1951年,金陵女大和金陵大学合并,组成南京师范学院,吴贻芳先任副院长,后为名誉院长。
1979年,吴贻芳回母校美国密执安大学参加“智慧女神”颁奖仪式。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她从校长史密斯手中接过象征智慧与和平的银质奖章。
史密斯在致辞中赞扬吴贻芳“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进步的女政治家”。
吴贻芳作了答词:“这不仅是美国人民给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给予我的祖国、我国人民,特别是我们中国妇女的荣誉。”
1984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她仍为名誉校长。进步女性的杰出代表
她先后2次担任江苏省副省长,第1次是在1951年,而当吴贻芳第2次出任副省长时,她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了,
可她依然甘心情愿为教育事业、为社会发展而献计献策、贡献光热
1985年11月10日上午8点20分,在度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之后,吴贻芳先生终于走完了她那坎坷而又多姿多彩的人生,安详地闭上了眼睛,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她虽然一生无儿无女,却成了金陵女大所有学生的母亲,她临终并不凄凉,有学生围绕病榻嘘寒问暖!
为了缅怀和学习她的光辉业绩与高尚品德,在她逝世7周年时,《吴贻芳纪念集》出版。
她曾经任教过的南京师范大学(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园里建立了“贻芳园”,内设“吴贻芳纪念馆”,陈列、展出她的生平业绩。
在她的殷切期盼下,金陵女子大学薪火相传,在时光流逝中,仍在续写新的篇章......
吴贻芳校长终身未嫁,她把最美好年华献给了金陵女大的学生,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令人可敬可佩。
吴贻芳校长当年的办学理念如此有前瞻性,设立如此丰富多彩的课程,那么重视体育,音乐,舞蹈,礼仪,所培养的学生气质高雅,让人望尘莫及!
她用满身才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将金陵女大发扬光大,让当时整个社会上的有志女青年皆以入读金陵女大为荣。
她是民国时期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校长,当时出名的大学教育,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