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对微商都不陌生了吧!有的对微商的认识从传统到理性,有的新手还在刷屏。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每个微商的背后都有不同的身份。
01
你是什么身份?
微商这个词,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吧!但对于它的认识你了解多少?
最近在朋友圈经常看到很多人在发自己的微商团队,比如励志的团队分享截图,比如发自己微商团队的厉害人物。说人家月收入过万之类的,很多人一看见这个数字,眼睛就放光。
他们喜欢听这样所谓的“干货”,不会去想不同的东西有不一样的客单价,销售额就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东西,可比性是挺小的。
今天去市场买菠萝,卖家跟我们说水果在产地的价格很低,到我们这边加上运输等各种费用,价格就涨了数倍。我们这边的水果由南方的承包商买去,到了南方也是如此。
比如我们这边的苹果到了最后,几毛钱一斤,就像海南的芒果这些东西一样。但是你往外零售发的时候,价格肯定不是几毛钱,果农种植的成本要挣回来吧!
为什么销往外地的水果这么贵,还会有人做得这么好?当然是物以稀为贵,有的物质水平相对高的地方,消费能力就强,不会觉得这个价格有多高。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网上谁在卖?谁在买?
我发现有一个词虽然隐蔽其实特别扎眼,那就是身份。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昨天在公众号操作原创申请的时候,要在运营者从事的行业那里进行选择。这个行业就像是运营公众号的人的身份一样,这个身份不是分三六九等,而是增加了一个别人找到你的途径而已。
一些社交平台跟公众号一样,注册可能不难,只需要真实的身份认证,就可以运营了。就像朋友圈,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只要有手机,就能注册,只要不做违法的事情,其它都可以做。
02
老师该不该做微商?
在朋友圈卖东西似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里面有一个特殊群体,人数还真不少,那就是老师。
因为我还没有孩子,没有学校群和家长群,对老师做微商的感受还不是特别深。都是从其他家长那里听来的,当然不是都这样,但也有一定的普遍性。
最近福建晋江教育局针对老师从事徽商等营利性活动,要求进行整改,并叫停和禁止老师从事徽商。
其实规范一点没什么坏事,不一定非要禁止。因为也杜绝不了,就像明令禁止在校老师出去讲课挣钱,可还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学校说不能在校内留下学生辅导,但在校外从事这样的营利活动就可以了吗?老师只是负责课上的内容,课下的时间多了,不想点别的事情好像也不可能。
再加上,虽然规定公职人员不能从事第二职业,但是对在网上开店卖东西这种营利行为,尤其是在朋友圈,没有特别的规定。
03
老师做微商有什么好处?
有的老师不在编制内或者穷乡僻壤的老师工资低,拿当地的特产啊或者其他东西卖卖改善一下经济条件,为学校谋点福利,我觉得这也无可厚非,应该提倡。
工资有悬殊是避免不了的,不同的城市标准不一样。同一个城市城乡或者地区不一样,工资待遇也不一样。同一个学校老师,级别更是不一样。
如果老师只是一种利用课余时间的兼职行为,不影响正常工作,而且不面向学生、家长,也不能不允许做,毕竟是人家的私人时间。
但有的老师在学校期间发朋友圈卖东西,确实占用了一些正常教学的时间。虽然有些在课下或者回家发朋友圈,不一定影响工作,但是他们朋友圈面对的也是一个特殊群体:孩子家长。
04
老师应该怎么做微商?
同学孩子的很多老师都做微商,但因为与很多家长是好友,有的家长就很纠结,老师刷屏还不能随便屏蔽。
买还是不买?有的老师会采取群发啊、建群啊,很多碍于面子都买了一点。怕到时候老师会对自己的孩子不好,怎么办?也不知道这种观念是老师对家长这种心理的利用,还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都不敢想以后我要是生了孩子,如果还是这种形势,我会不会纠结。
社会上有些人对老师的一些行为有意见,基本上也是在收入差距和各种待遇方面。其实不光是老师,其他职业也是如此,接触的人群是怎样的,影响也不一样。有的环境好人脉广,钱越赚越多。有的很闭塞,反而没有这些渠道。
对于家长来说,他们的意见不是对买卖本身怎么样,因为自己或许就在做对吧!但是变相推销给学生,学生会回来对家长说,家长就很为难。不买,不是老师不高兴了,而是孩子不高兴了。
还有的在幼儿园,老师跟家长说的是报兴趣班自愿,可是当给孩子只报一个的时候,老师都要不高兴。
所以老师做微商真应该好好权衡一下,对于学生而言,老师主要就是来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家长通常愿意加老师为好友,其实也是想多了解孩子的状况。
家长对于与老师之间的买卖,只要老师不为了去赚钱,而区别对待,家长其实是不会去介意的。如果是朋友,买一点也不过分。
老师就做到不要轻意打扰这些家长就行了,你发朋友圈无所谓,不要随意把家长拉到什么群里。平常对孩子一如既往,家长也就不会多想,不会纠结买还是不买的问题了。
对于老师做微商这种现象,有一句话:我不喜欢你,但是我没有权利阻止你。因为其他公职单位的很多人也在做,只不过老师这个群体挺特殊的,所以难免会有想法。
不过适当地限制是有必要的,提高待遇不高的老师收入也是需要考虑的。让他们把精力还是放在教学上,多与孩子和家长沟通,培养孩子成才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