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赞我(zaneds.com)独家冠名】
在《政府已全面拥抱区块链,我们每个人该如何行动?》这篇报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2016年12月26日,,河南省兰考县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此次改革充分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造了区块链产品“链信通”,充分运用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的保证诚实的数据系统,建立兰考县个人数字身份,构建大数据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对接金融服务实施一站式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完美解决农村和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无数据、无抵押、无担保、无信用、贷款难、融资贵问题。
区块链因具有透明性、开放性、信息不可纂改性等特点而被政府重视,在《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中有提及:从政府层面来说,建立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类似区块链公共信用系统这一点很重要,这样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整个社会成本都会大幅降低,其次,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再次,便于政府携手群众一起监管,透明的数据降低监管部门工作量,一大部分转移给社会监督。最后,还有利于使监管部门将主要工作转向治理。
各个地区的政府都推出了吸引区块链人才的优惠政策,在加速本地区经济活力的同时,也会给当地群众带来安全便捷的体验,下面可以看看各地政府是如何审时度势,在监管和惠及民生方面有所为。
先来看看政务方面,陕西省就首先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的“陕数通”平台来实现政务数据交换,“陕数通”是如何惠及社会民生的呢?通过“陕数通”,陕西咸阳将公安、民政、社保、医院、银行等市县镇三级1300多个单位部门涉及的85类数据上链,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陕数通”筛查问题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等特征提出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做到真正的“精准定位”;在健康档案管理领域,建立健康档案,通过识别,减少过度医疗,减少百姓的医疗支出。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通过机制、流程和技术的创新,建立了数据共享信任体系,消除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政务数据畅通交换、合规共享。无独有偶,在政务方面,青岛市北区也开始试点探索区块链在政务方面的应用。就是将政府业务“上链”,实现市民“零跑腿”和“无纸化”办理,政府可实现各职能部门的数据互享互用。另外,系统还将自动为当事人建立信用和资料档案,为信用社会提供依据。河南省也通过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打造健康服务智慧云平台,通过构建分布式健康数据存储的区块链平台,将平台的健康数据管理上传,挖掘数据价值并将其利用效率最大化,从而帮助人们洞悉健康风险。
再来看看在监管方面,雄安新区正应用区块链技术创新对造林资金进行监管。新区专门研发了采用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的项目资金管理平台系统,对植树造林参建单位及利益相关单位项目专项资金流向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在项目施工前,雄安集团就提前把所有参与植树工人的工资卡号收集好,关联到区块链平台系统,动态记录掌握工人的工作情况,造林的钱最终也直接打到每一个工人的账户上。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区块链防止篡改的特点时刻监控资金的去向,是不是真的有投入到造林的建设中,可追溯支付管理手段,可谓去除中心环节、低成本、信息透明可追溯,能够大大提高植树项目的公开透明度。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区块链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一个离我们很远的技术,其实政府推动了区块链落地实践,将区块链技术落实到了实处,虽然,有报道称区块链的项目落地是分散的,在人才缺少,技术不成熟的大背景下,区块链的开发成本和入门门槛都比较高,希望在政府和各方继续探索区块链在未来的应用,运用在提高效率、提高监管透明度、稳定性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