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是惭愧,当老师这么多年,去学生家里家访的次数却寥寥无几。我是这样,相信大部分老师也是这样。
最近一段时间,教育局为了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县政府“改革开放再出发、转型跨越勇争先”决策部署,按照教育系统“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安排,在全县各学校开展“百名校长入百村,千名教师进万户”活动。
接到通知,马上行动。按照学校分配的学生名单和记录表,以及规定的交表时限,老师们今天便展开了疯狂的家访活动。
首先走出去的是我和庆老师,家访对象是我班的大双和小双兄弟俩。这一对儿双胞胎家租住在学校坡下的闫庄村。由于我上次已经去过,所以这次是轻车熟路。我俩一路上边走边聊,大约十分钟后就到了目的地。
这是一所破败的小院子,简陋的木头们紧掩着。我敲了敲门,又喊了一声“有人吗”,之后就见到了二双的妈妈,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我们说明了来意,她热情地将我们让进院子,同时急忙去屋子里搬了两个矮凳子请我们坐。我们坐下了,也请二双妈妈坐。
刚开始,大家都有点尴尬,毕竟像这样的正式家访还是头一次。但是,很快就进入正常的气氛。我从上次小双无故未参加考试说起,引出了这位母亲的话头。她一声叹息,如实说出了那天的实际情况。此后,这位经历坎坷的母亲便打开了话匣子,从两个孩子的小时候,一直说到现在;从他们的姐姐说到他们的妹妹;从他们的童年遭遇,说到他们各自的性格。她说得诚恳,对我们表现了极大的信任,也表达了希望。我们听得十分专注,我在摊开的笔记本上记录下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今后教育兄弟俩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要赶回去上第三节课,所以我们不得不在表达了对这位母亲的安慰和叮嘱以后,起身离开。她将我们送出来以后,应该是还有很多话要说,无奈时间紧张,只能等到下次再聊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还是边走边聊,这次聊了很多家庭教育、家访方面的内容。除了对二双这样比较特殊的家庭表示感慨以外,又猜测了大部分家长对老师家访的态度。不知不觉就回到学校了。
在我们外出家访以后,当天中午、下午又有许多老师到附近村子去做同样的事。一时之间,学校老师入村家访成了当地的一道新鲜的风景。
由于安排家访对象上出了点小麻烦,许多教师的家访对象并不一定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去不认识的学生家家访岂不是很为难的吗?所以,凡是有哪位老师分到了我们班的学生,我都主动陪同前往。一方面,我也真心想了解一下每位同学的家庭情况,另一方面也好给同事拍照嘛。
就这样,一个下午,我又陪几个老师去了南岭村的三四家,有我班的学生,也有其他年级的。当然,在路上仍然会碰到同样是去家访回来的其他同事。
回到学校以后,大家纷纷把自己家访的“成果”做出来:填家访记录表,打印照片,上交资料。然后,心上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或许你们已经感觉到这个事的应付成分了,没错,的确有完任务、应付差事的因素。但是,就上级这个活动的初衷来看,它无疑是非常正能量和有必要的。增进家校联系,促进教育发展,在新时代应该是一种常态化的举措。但是,多年来,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家访这一本来很正常的教育活动成了一个遥远的故事。别说是家访,我们有的老师和家长可能几年来都根本没打过照面,如此情形,又怎么能够教育好孩子呢?
其实,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相互沟通交流的初心,却因为一些原因(个人的和社会的)而越来越疏远,至于对孩子的教育,就顺其自然吧。这不是个别人的悲哀。
今天,我们的疯狂家访,很可能只是一场昙花一现的闹剧,我有理由产生这样的担心。说实话,对这样一个活动,我是非常兴奋的。我本来就有这个愿望,现在更是师出有名,一下子多出来这么多同伴,解了我独自家访的孤单和尴尬,多好啊。
记得多年前我去家访,了解学生的在家情况,反映他们的在校情形,指导他们做家庭作业,甚至在学生家里受到他们家人的热情招待,那种其乐融融的状态,让我享受到作为一个老师的幸福。可是后来却逐渐少了,因为很多因素,当然也怪自己不坚定。
最后,希望这样的疯狂家访能够逐渐过渡为正常的家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