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早上又被气的不行,早上孩子磨磨蹭蹭,还一直咳嗽,她一听到孩子咳嗽就心烦不已,她一想到后面万一严重,又要请假,她的焦虑症又犯了。
她催着孩子赶紧穿好衣服,喝点水,结果孩子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东摸西凑,她实在忍不住,又发起火来。
可能最近大姨妈快来了,她总是莫名地焦躁,一点看不惯,就火冒三丈。
昨晚因为写字的事情,她气的左侧心脏和肋骨下侧,一直隐隐作痛,直到早上,还没有完全恢复。
她劝自己,今天一定不能再伤害自己了,结果早上的情况,她还是没有忍住。
她了解自己,只要在家里,看到孩子无所事事的样子,她就着急上火。
于是她领着包最终出门了,她来到了图书馆,幸好还有座位,她强迫着自己静下来学习,结果没有如愿。
她在反思为何情绪如此波动,好像总有一口气没有疏通,导致心浮气躁,无法静心做事。
她清楚地知道这是她身体真实的信号,她需要休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有时候无法调整时,只能物理隔离,她只想早点恢复宁静。
这一次她真的火大,她不喜欢这种状态,为了一点小事就暴躁的状态。
她仔细想为何会这样,发现这一切并不是没有任何由来。
之前老人过来帮忙时,她就不会这样,因为不需要做很多家务,她可以专心陪孩子。
而当事情很多时,孩子再磨人,她就无法克制地想要爆发。
可能是身体累了,精力不够,可能是时间被占的太满,无法休息。
总之她发现了一个道理,就是精力不够的时候,很容易发火,有时候不是这个人暴躁,而是劳累很容易没有耐心。
想到这里,她好像有些想通了,她理解了之前老人暴躁的原因,也理解了自己的处境。
就在她看不进书时,旁边一位老人吸引了他的注意。
这位老人年近70,头发花白,认真的记着笔试,她每次来图书馆时,都能看到这位老人。
这次他旁边放着三本书,其中一本”可以玩一年的空间思维游戏大书“,另外一本”365页故事“。
她明白了这是一位爷爷或者外公,在给孩子准备“教案”。
她不由地内心感慨起来,这位孩子多么的幸运,有这样用心养育的爷爷。
毕竟父母要上班,老人陪伴的多,如果老人用一些好的养育方法,这个孩子就会学习到很多。
于是她忍不住发了一个朋友圈,里面提到了这位老人,并感慨养育一个孩子,真的需要几代人的托举。
她的一点小心思,希望老人能看见,另外一点心思,她想需求一丝心里安慰。
然后发完这段话后,她脑海里一直回味自己的那段话,她好像闻到了心酸和无奈的味道。
心酸的是别人几代人养孩子,而现在自己一个人,所以导致各种焦虑,以前她总反思自己,现在看来,外界如果有更多的支持,自己又怎能这样焦躁不安呢?
无奈的是她好像有些认清了现实,有些人真的是赢在了起跑线,你出生时的家庭环境,就决定了你接受的教育,有时候她想让孩子怎么样,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一般,可能有些作用,但是真的很小,她意识到了自己的努力,有时候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吧!
但是她又如此的不甘,为何自己无法改变这种处境呢?为何要这般认命呢?
只是一次次的失败证明她的能力真的有限,她开始反思自己是因为没有认清楚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认知有限,导致的这些妄念,所以才产生的痛苦吗?
想到这里,她又不禁感慨,是啊!就以现在幼儿园举例,很多孩子各种辅导班,别人有人接送。
而自己无能为力,不管是时间还是精力或者金钱,她都无法提供更好的教育,如果一味地盲目和别人对齐,只是自寻烦恼。
就像这位老人一样,别人是几代人的努力,而你只想凭你自己的短短时间的努力,就跟得上,是多么的违背规律呢?
一味地追寻这种无法实现的目标,何尝不是一种自寻烦恼呢?
想到这里,安妮好像突然理解了男性视角的育娃。
上周组里的大老板找她谈话,这是一年一次的对话,大老板说到他养育男孩的经验。
他多次提到生活中和太太对待养育观念的不同,她在这里也发现了男女观念的不一致。
如果说这次对话,对她启发最深的点,就是她好像第一次客观地从男性视角看待了教育这件事情。
男性更多地是从宏观出发,培养孩子世界观,这也是他们接受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立足社会,最需要什么能力。
他们摸爬滚打,独立思考和生活,总结出的人生经验。
听起来少了些感性温情,但那是他们真实的生存经验。
女性关注细节情感,对待孩子,更加的上心,一是因为孩子是自己亲生的,另外一点就是繁衍的需要。
安妮之前就了解过这些,只是这次对话,加上她亲生经历,她更加意识到了两性的差异。
从之前的无解,到反抗,到现在的思考。
她不禁得出来一个道理:好像一切都是被设计过的,女性如果不那么感性、有母爱、细致地照顾孩子,孩子的生命会受到威胁,繁衍就无法进行。
所以她身上的这些特质,不是她个人的,是所有母亲都有的。
自从结婚生子后,她接触了更多的人群,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
很多妈妈的共同特点,很多男性的思维特征,如此的相似,几乎可以说没有太多的差异。
想到这里,安妮又得出一个结论:原来人如此的渺小和普通,普通到其实你只是众生中的一员,只有在自己的角度,觉得自己很重要,其实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轮回一般。
想到这里,安妮就不自觉地苦笑起来,这又多么的可笑呢?
我们的痛苦大多数时候又来源于,别人让我们感受到不重要。
而真相就是我们真的不重要。
原来是我们不接纳真相,导致了这份痛苦。
安妮笑的更加苦涩了,她想到了过去发生的种种,哪一个逃离过上面的真相呢?
不管是亲生经历还是他人经历,所有的喜怒哀乐哪一个逃过上面的准则呢?
包括权利、爱情、任何的关系。相处愉快的前提,你感受到了重视,痛苦的条件,你没有感受到重视。
安妮想到以前的生活,觉得有些愚蠢可笑,但这又是生活本身,你无法逃离这套准则。
或许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明白了这些道理,也就与自己和解了。
有些人在路上,经历的多了,也慢慢和解了。
她想和解的真正含义,不是不在意某件事情了,而是真的看清了生活的真相;我们真的很不重要(她又想到毛姆《人性的枷锁》的结论:人生真的没有意义)
人类也很不重要,地球也很不重要。
多少亿年前,恐龙就这么消失了,人类或许哪一天,或许注定哪一天也会消失。
再联想到个人的得失,安妮好像突然松了一口气,不禁地打了个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