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我的起床史,早起的时间除了读初一时,曾经在一个以狠抓升学率的学校坚持过一年,再就是当妈以后——我的起床铃就是女儿,只要她一睁眼,无论是凌晨几点,我都能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现在,我又因为女儿上初中,开始了每天六点多起床准备(gou mai)早餐的日子。
照旧是要思想斗争一会,所以我给自己定的闹钟会留足这个时间。好容易挣扎着起床,打开在学校的出租屋房门,11月的凌晨六时,整栋教学楼已经灯火辉煌,不知道是哪些个孩子这么励志,已经早早坐进了教室。往外走的时候,陆续有孩子从校门匆匆进来,有的还端着打包的早餐。不过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们,有些个子小的简直像小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看着好不可怜。
昨天女儿说要吃附近一家早餐店的过桥米线。为了让女儿多睡一会,又保证早餐买回来不至于凉了,我总是小心地把握时间,飞快地跑去跑回,但看看路上独自走来上学的孩子们,真心觉得自己对女儿恐怕是溺爱。
一路跑去的路上,在这个寒冷冬天的凌晨,出现在各处的除了苦读书的孩子,就只有早点铺子、菜贩、肉店的人们,总之都是为一张嘴忙碌的人们。
早点铺子的锅子里冒出的大股白色热气,肉店门前血淋淋放在案板上的猪肉块、整车的蔬菜,都在迎接这个即将要全部苏醒的早晨。
我听做早点的人说这是个苦活,冬天四点钟必须开始干活,夏天就更早,可能三点钟。各类面臊子要提前准备好,熟面得先煮过拌油和匀,如果是做馒头、包子之类的面点就更麻烦,得当天和面、发面、蒸熟……做早点生意的人,睡好觉是一个奢望。
虽然微信朋友圈里有人为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里的灯光辟谣,说并没有这么热血,但我仍然被那些整个图书馆里的学生都在看书的照片打动。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在努力。
而我的勇气呢,往往要依靠外在的强迫,比如学校老师、比如对女儿的爱,如果没有这些,我自己就立马瘫软成一颗沙发土豆。如果这颗土豆可以坦然地瘫着做一颗快乐的土豆也好,可是我往往一边瘫在那一边满心里焦虑不安、燥郁发作,为自己的懒散而不耻。
早起的人脸上有一种宁静的神气,因为已经开始行动了,所以内心坦然。我喜欢看这些早起工作的人们,还有坐在教室里开始学习的孩子们,一天刚刚开始,大多数人还在被窝里空着两手,但是他们已经做了很多事,这样开始的一天,肯定是信心满满、美好的一天吧。
端回米线,轻轻打开女儿卧室的门,开灯、用手机APP播放英语单词,女儿眯缝着眼在习惯灯光。这样早起的日子对她来说,还有好多年,不知道她以后将怎么看待这些早起读书的日子。
但我想,我的早晨真的要做些改变了,我不想再焦虑,我希望用努力学习新技能、读书、思考、码字、运动,去填充未来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