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3.3——阳气伤于内的病变

(原文)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解读)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人在烦劳的情况下,阳气会显得亢奋外越,导致阴精耗竭阳气安定则能化生阴精;一旦阳气受到“烦劳”的伤害,阳气亢奋起来就要消耗阴精。如病久积到夏天,就有发生煎厥一种因阳气亢奋外越,煎熬阴精而引起的疾病,能令人发生昏厥,导致煎厥的病机是阳气受损,不能化生阴精,阴不养阳,虚阳亢盛,亢阳更伤阴精,直到不能维系亢阳,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脱阳而演变成煎厥的可能。

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眼睛被遮闭而看不清东西,耳朵被堵塞而听不见声音,病势危急,正像水泽溃决,水流迅疾,不可遏止以上都是煎厥的临床表现,前面读《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1——阴阳是寿命的根本,就告诉了我们苍天之气要清净,人的精神意志要调畅平和,顺应天气的变化,就能够促使阳气巩固而不失掉,减少疾病的可能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人身的阳气,在大怒情志因素的影响,情志急剧变化而扰动了阳气,怒伤肝,伤的就是肝阳时,形与气隔绝,血就会郁积于头部肝气逆而气血阻绝、经脉不通,血随肝气的冲劲逆而上冲,可能发生薄厥一种因情绪激动、阳气亢奋,使气血上逆郁积于头部而突然发生昏厥的疾病的病

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伤害筋脉肝主筋,肝气受损,肝的津液不能濡养筋膜,于是筋受到伤害,筋脉受伤,会弛缓不收,肢体行动不自由正常情况下筋膜应该是伸缩自如的,能纵能收,筋膜因得不到肝气的营养则只纵不收,就不能正常地运动。汗出偏于半身的或是左半身有汗,或是右半身有汗,或是上半身有汗,或是下半身有汗,总之就是半身有汗半身无汗,将来可能会发生偏枯病偏沮是伤了营气的一种表现。营气:营气在血管中运行,作为营养全身的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产生。营气的作用体现在生成血液及为全身输送营养两方面

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汗出不断,身上总是湿的,就会生痤痱痤,是一种小疖,皮肤病的一种;痱,汗疹。多吃肥肉精米厚味,容易生大丁(大丁泛指诸多疔疮皮肤类疾病,哪条经脉虚,就从哪条经脉发生大。劳动之后,汗出当风阳气受损的一种表现,是说动则汗出。阳气伤了,卫不固于表,就容易受风,易出汗的人就最容易受风,寒气逼于皮肤,每每发生粉刺,郁积久了,便会成为疮疖。

今天讲了阳气受损后,不仅不能外固,反而还内扰,出现种种内伤的病变,或伤精,或伤肝,或不养筋膜,或营分热结,这些均属于阳气伤于内的病变。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