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在年轻的时候读到了一本关于宗教的书,书中写道,灾难和幸福都取决于人的内心,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内心,就会创造怎样的境遇。
在二战结束前的1944年下半年到1945年,稻盛和夫患结核病卧床休养,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它的叔父、叔母均死于结核病,因此,外面疯传,“稻盛家有结核病的遗传,这个孩子快不行了”
虽然他正患着结核病,卧床休养,可是为了不给父母增加麻烦,每次遇到空袭,他仍然逃到防空洞里,空袭越来越猛烈,他在空袭中拼命奔跑,不知不觉中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病情,当他意识到自己还是一个病人的时候,疾病竟然已经痊愈了。
在罹患结核病而濒临死亡的深渊时,他领悟到,身边的现实状况,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27岁那一年他创办了京瓷公司,此后的28年间,出乎意料的事情在他身边接二连三的发生,让他顶领会到,人内心的作用,具有巨大的力量,虽然普通人难以自信。
心想事成的条件
当人们描绘内心的现象时有的能实现,有的实现不了,因此心想事成,很容易被大家认为是一种新兴的宗教。
稻盛和夫提到,要让内心描绘的情形成为现实,是需要前提条件的,这个条件应该是:内心的意愿必须非常强烈,而且非常持久。
我们的想法必须发至内心深处,内心的意愿非常强烈,无论如何都要这样,而且这个强烈的意愿必须持久、必须毫不怀疑、必须心无杂念,这样的一种强烈的意愿让我们心想事成。
当然只是意愿强烈,还不够,意愿的来源也很重要。如果是本人的自私自利的意愿,只顾自己不顾他人,这是主观之心,利己之心,因此这个意愿的实现肯定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会和许多人产生摩擦,他们是牺牲掉周围人的利益,去追求自己的成功,这样的行为必定会反噬,也许能够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是在反作用下,最终会一败涂地。而如果境界更高,以博爱之心和慈悲之心为基础,那么意愿越强烈,则企业越繁荣,发展越持久。
众所周知,在通信自由化之境,稻盛和夫创办的第二电公司(KDDI),大家都说他像唐吉柯德,不自量力,当时NTT(日本电话电报公司)是一家大型的企业,营业额超过5万亿日元,净资本金就高达7000多亿日元,连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高层领导都不想介入电信事业,去跟NTT竞争,京瓷却向NTT发起了挑战。
稻盛和夫准备跻身电信事业时,日本国铁立即开始行动,准备在新干线沿线铺设光缆。以日本道路公团为主体的建设省也考虑在高速公路铺设光缆。但是,当时第二电并没有现成的基础设施,唯一的选择是在一座座山上建设微波抛物面微波天线,进行无线传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跟林野交涉,山上种植的是防护林,在没有公路的地方还要出动飞机,另外无线电波经过空中传输,为了避免干扰,还要避开其他无线电波经过的地方,他们要提前调查哪些没有无线电波,只能从那些地方经过,整个过程历经艰辛。
但是从1986年10月到1987年9月4日,他们不但开通了公用线路,还签署了45万份合同,NTT为25万户,另外一家是日本高铁,他们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获得了14万合同,第二电远远超过了其他两家公司的总和。
稻盛和夫最初投入电信事业的理由是为了企业的未来着想。他当时认为软件时代一定会到来,对软件而言,最重要的是信息,考虑到员工的未来,他决定开展软件事业。
另外他从事电信事业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普通老百姓着想。当时日本的网信被NTT垄断,在东京和大阪之间通话,三分钟就需要400日元的话费,如果开展自由竞争,话费应该会降低,他把标准定在了3分钟300日元。
稻盛和夫很看重一件事,就是在开展事业的过程中要做到过程至善,也就是说为了取得成功,不能采取卑劣的手段。他追问自己能否做到动机至善、过程至善,直到自己坚信的确是这样想的,之后才宣布开展事业。
只要动机至善,就不必追问结果,这是抱着这样坚定的意愿的力量,他投入到了电信事业,并大获成功,KDDI现在已跻身世界五百强,年销售额逼近4万亿日元。
坚信意愿的力量,让这种力量在事业中持久发挥作用,就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