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母爱之名,母亲与孩子相爱相杀,还是以母爱之名,给孩子尊重与成长。爱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今晨读了李克富老师的文章《母爱到底是什么?》,我陷入了沉思中。
是啊,母爱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在现实中,母亲与孩子相爱相杀?有的母亲为了孩子付出了那么多,每天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对孩子嘘寒问暖,有好吃的首先想到给孩子留着,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那个天使一般的小人儿那么地依恋着母亲,做母亲的也认为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看到孩子的笑脸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随着孩子青春期的到来,一切都变了模样。孩子变得对母亲爱搭不理,一言不合就关门,“嘭”一声门重重地关上了,母亲在门前愣住了。强势的母亲会继续唠叨,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你不愿意听我也得说。年幼些的孩子,躲不开时,表面上“嗯嗯”地应着,脸上却是一副漠然的表情,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年长些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能力,在与母亲的冲突中,他会奋起反击,继而逃跑,甚至离开家。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母亲的唠叨只是满足了自己的口欲期,对孩子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虐”。注意,这里说的是“唠叨”,与适度的教导是有很大区别的。
母爱到底是什么?
心理专家说,母爱不只是空间上的“陪”而是心理层面的“伴”。
还记得媒体上曾经报道,一直到上大学,还跟母亲须臾不离的“高材生”吗?即使在高中阶段,妈妈怕耽误他的学习,会在他做卷子时一勺勺地喂他吃饭,直到他考上了研究生,按照学校的规定,不准许妈妈继续陪读,无奈的妈妈只得退出。此后,我们看到,这个孩子完全乱了套,生活不能自理,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甚至记错了考试时间,不能按时参加考试,好几门功课挂了科,最后导致不能毕业,被学校劝退回家。回到家后,这位妈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极力回避,从过去的人前夸奖变成了如今的不愿带孩子出门,甚至诅咒孩子:“你怎么不去死?”
呜呼哀哉,这位妈妈可谓是做到了“陪”孩子的极致,但是您认为,她真的爱孩子吗?
而心理层面的“伴”,要求母亲学会做一个会“听话”的母亲,听懂孩子讲话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和内心的诉求,试图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将母爱恰当的传递给孩子。
一些母亲总希望孩子能乖一些,听话一些,省事一些,麻烦越少越好,甚至失去耐心的时不惜拳脚相加。忽略了孩子向我们发出的信号,也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伴”根本无从谈起。如果母亲不曾认真的倾听过孩子的心声,孩子又如何发自内心的听从于你?
所以母亲需要学习以怎样的方式爱孩子,才是孩子需要的,而不是自以为是的把所谓的“爱”强加给孩子。
第二,母爱不能泛滥而必须适当约束。
我们都知道,过犹不及,泛滥的母爱就象煮青蛙的温水,不知不觉中将孩子在“爱”的名义中淹没,从而诞生了一批心安理得的“妈宝男”、“啃老族”。
格拉德威尔在《大卫与歌利亚》一书中提出一个“倒U曲线”的概念,意思,是说:在一个东西成长的初期,你每增加一点投入都能获得一点回报;然后它会进入一个平台期,继续增加投资并不能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过了平台期再投入,回报反而是负的。
借用这个概念,母亲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付出,让自己的努力管教不要超过“倒U曲线”的顶点。超过了,你就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他。
最好的母亲是60分母亲,心理学中有个似乎不太像专业名词的专业名词叫Good-enugh Mouther,有人直译为“足够好的妈妈”,这个说法,以前在媒体上看到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却不知道怎么用、怎么辨别。直到在李克富老师的课堂上再一次听到,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来讲解100分、60分和0分母亲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做法,讲解过后,又让同学们上台去讲,更加深了我的印象。
举例:一个3岁的孩子趁妈妈不注意爬上了桌子,玩了一会儿后,发现下不来了,这时,孩子向妈妈求助。100分的妈妈先是惊呼一声,赶紧走过去将孩子从桌子上抱下来,孩子安全了,但是失去了一次探索世界的机会,孩子的成长空间被剥夺了。
60分的妈妈听到孩子的求助,说:“别怕,宝贝,妈妈来了。”然后走过去,问孩子:“宝贝,你是怎么上来的呀?”孩子指划着说完,妈妈扶着孩子从原来的路爬下去,安全返回地面。“60分的母亲”给孩子留下了40分的成长空间,使得孩子每一点进步都得靠自己的努力,而每一次努力都能有所进步。
0分的妈妈面对孩子的求助,大声呵斥孩子:“谁让你上去的?看看,现在下不来了吧。”讽刺、挖苦一番后,将孩子直接抱下了桌子;或者压根就不回应孩子,视若无睹。0分母亲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却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第三,不爱自己的母亲所给予儿女的必定不是母爱。
试想一位做母亲的心中没有爱,或者缺爱,没有被自己的父母或者生命中的重要客体好好地对待过,没有得到爱的滋养,自己都在不断向外索求爱的阶段,那么她会爱自己的孩子吗?她用什么来爱自己的孩子呢?
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母亲之所以不知道自己孩子内心的需求,常常是不知道自己内心需求的外在投射。心理医生所提供的帮助,也经常是从让这样的母亲认识自己的需求起步。
当一位母亲心中充满爱,象一只满溢的杯子,她才会懂得珍惜自己、爱自己,才会有能力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没有被爱过,就不知道如何爱别人,爱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
“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唯独母爱是为了分离!”我想,正因如此,无数的文学、艺术作品才会止不住地赞颂“母爱是伟大的”。
记起,纪伯伦一首著名的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与所有爱孩子的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