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间正是农村秋收的时候,因有事不能回家帮忙,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说,你们回来也帮不上忙,现在都用大型收割机收割,一周就全部收完了,根本不用人力。这多少让我心里不那么沉重。
很早就劝过父母放弃再农作,用父亲的话说,作为农民,不种地就没有了根。直到现在他们还依然种着那几亩地。
现在农村的农耕和收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很少用到人力,不像以前的人力收割,耕种,那时过一个麦收或者是秋收能让人退一层皮。
生在农村,从小就跟着父母力所能及的劳动,尤其是到收麦子的时候,村子家家都热火朝天的在麦场忙活。小时候天不亮就被父亲拖着去割麦,先一刀一刀的把麦子割倒,捆成一捆一捆的,割完一块地后套上牛车,或者是驴车,拉到事先收拾好的麦场里。到这个环节,你认为已经大功告成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才是农村打麦子的开始,接下来的项目会让你眼花缭乱。
首先把成捆的麦子堆在麦场,这个时候父亲会搬来一个铡刀,父亲抬起铡刀的刀柄,我和母亲在铡刀的两侧,把预先堆放好的麦捆放到铡刀下,父亲一个下压,麦捆就一分为二,我和母亲把不同的部分放在两处,就这样直到所有拉回来的麦捆轧完。有时候看到父亲累的直不起腰来,我就想调换位置,每次被父亲训一顿。
轧下来的麦穗被摊开放置在麦场的中间,如果天气好,那些麦穗就会干的特别快,在这期间会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正中午太阳特别大的时候,要每隔半个小时反动一次麦穗,使麦穗光照均匀。每到这个时候就感觉特别难熬,头顶上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炉,怎么也赶不走,感觉自己随时都会被晒化。这个时候就特别渴望听到一个声音,冰棍,冰棍,这个叫卖声就成了一种救赎。吃一根会觉得自己心都要变成清泉了。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下午父亲会再次牵出我家的那头老驴,然后套上石hun,关于这个字,我始终不知道怎么写。在晒干了的麦穗上一遍一遍的碾压,直到麦粒大部分脱下来才罢休。听妈妈说,那些被碾压过的麦穗要全部堆放到一起,等头一遍完事了,还会再碾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
到这个时候差不多已经天黑了,被碾压下来的麦粒掺杂了很多的麦壳,需要等到第二天处理。这个时候忙碌了一天的农人们才得以喘一口气,年岁大的爷爷们拿出旱烟袋,望着满麦场里的收获都笑眯了眼,仿佛看到摆上桌的白花花的大馒头。
休息了一晚的人们,依然没有放松,第二天天蒙蒙亮就来到麦场,打扫干净场地,试风向,如果风向好,你就会看到人们脸上满足的笑容。这个时候作为家里的老大会被安排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上锨。
头一天碾压下来的麦粒需要把掺杂的麦壳去掉,那就要借助于早晨的风了。一般是父亲拿着簸箕顺着风向把掺杂了麦壳的麦粒撒向空中,让麦粒和麦壳分离,母亲则在父亲停下的空档里,迅速把还没有分开的部分麦壳扫掉。早晨的风很容易改变方向,为了加快速度,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把没有分离的麦粒快速递给父亲,这个差事就落在我的身上了。并且此后都有我担当这个角色。
到了这一步,才真的看着了收获,也真真实实的把一粒一粒的麦粒抓在手里。忙活了一早晨的父亲把干净的麦粒摊匀,晒干,经过一个中午的晾晒,麦粒基本上可以装袋了。每到这一刻,父亲脸上的笑容格外醒目,甚至还会哼上小曲。
这一切顺利的话,整个麦收时间需要二十天左右,如果天公不作美,就要加长收获的时间,至少需要一个月。
用妈妈的话说,那个时候过麦收太累了,不像现在动动嘴就可以把粮食收回家。但是反而觉得以前麦收时更让人满足,也更真实。
现在的社会什么都要讲快捷,讲效率,很多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去感受就已经结束了,让人有点有余为尽的感觉。反而是以前,虽然很累,整个过程拉的时间很长,可是每一个环节都真真实实的在指尖划过,那种感觉不仅仅触及皮肤,还流淌到了心坎。并且是一家人一起流过汗水,一起迎接收获,收获到的不仅仅是一粒一粒的粮食,还有对生活美好的希望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