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总是抓不住时光匆匆的脚步,不知不觉的,又到了收麦子的季节了。

收麦,对庄稼人来说,跟过年一样重要。

因为,在过去,麦子是庄稼人一年的口粮,如果麦子收成不好,人们就要吃粗粮,粗粮是糙饭,太粗糙,老人孩子都吃不下。

那时候的人们刚刚度过了忍饥挨饿的日子,吃多了高粱地瓜,肠胃都吃坏了。小麦产量又不高,人们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白面,所以,那时的白面,无比的珍贵呀!

刚包干时,我们村是刚刚把小麦产量提到每亩八百斤,每家再种上个三亩五亩的,就够吃一年白面了。对农民来说,不用吃粗粮就已经很满足了。

所以,每年麦收,人们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闹钟,就等着跟老天爷干一仗,拼了命也要把麦子抢收回来。

因为,麦收最怕下雨啊!一旦被雨淋了,麦粒就捂了。

(一)

1989年。

快芒种了,人家山埠岭子上的麦子都收完了,很多已经入库。

而我们那地势低,属于黑粘土地,下雨时容易存水,所以小麦长势旺盛,熟得就慢,越熟得慢,颗粒越饱满,产量就越高。而山岭上属于黄沙性质的土地,雨水渗得快,再加浇水不及时,造成小麦缺水,长势也不是很好,稀稀拉拉,还很快就变黄,还不到芒种呢,就收割了。

因为山岭上的小麦产量低,那里的人一年也就吃半年白面,其余的,就掺杂着粗粮了。

我跟父亲出村的时候,老远就能看见对面山岭上收割过的麦茬,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父亲站在自家麦田边上,焦急地望着那片随风翻滚的麦浪。

“不行,还是太青,得再等几天,”

父亲说。

有对面山岭上的认识的人骑自行车从我们田边路过,看见我们,下车打招呼:

“还不熟?你们这低洼地,熟得真慢”。

父亲无奈地点头:“怎么也得过了芒种十天吧。”

父亲掐了一个麦穗,放手掌心里搓,转动了几下后,用嘴吹了吹,麦仁还有点软。

“等等吧,回家。”

那年我家种了十一亩麦子,东洼三亩,西坡五亩,还有就是李家坟那边三亩。

还得差不多十天。

我们回家后,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父亲把家里闲置了一年的几把镰刀拿出来,在院子里支好磨刀石,然后坐在后面,旁边放一盆水,他把大拇指的手指肚放到镰刀刃上,试了试,一年不用,早已钝了,连手指都可以在上面划拉而不至于受伤。

父亲把磨刀石蘸满水,两手握紧镰刀,就那么一前一后的磨着,身子随着一起一伏,还支棱着胳膊。

“哧啦嗤啦”……

磨一会儿,蘸点水,再磨一会儿,再蘸点水,锈迹斑斑的镰刀刃越磨越亮,露出了锋芒。

父亲再用大拇指试了试,这次试刃不再肆无忌惮,而是小心翼翼了。

他用了大半个下午,把那几把镰刀磨得异常锋利,然后用几块破布小心地包好,找了个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如果随便乱放,让小孩子碰到,可不是闹着玩的。

然后再把家里那台铡刀抬出来,因家里没有喂养牲口,铡刀也是长期闲置,刀刃也钝了。

父亲掀起大刀片子,把刀把倚到肩膀上,刀片竖起,手里拿块小型的磨刀石,蘸着水,在刀刃上上上下下地磨,铡刀不同于镰刀,刀刃面积太大,磨铡刀需要一把子力气,身强力壮的父亲挥汗如雨,刀刃越来越锋利。

天快黑时,我看到那把铡刀,在父亲手里闪着森森的寒光。

这是父亲为麦收做的第一件事。

(二)

再就是压场了。

我们村村北是一片自留地,每家也就二亩地,这块地就是做打麦场的,春天如果下场小雨,就把地翻耕一遍,然后开始用石滚,也就是碌碌压。

父亲他们合伙把地翻耕完了,然后就是各家压各家的,刚开始好难压,地刚耕过,太暄了,如果不耕,又压不平。父亲就费劲地拉着那个好沉好沉的石滚子,一点点的挪动。

好歹,那时的父亲,人高马大,正当壮年,有的是力气。

可架不住那活太重,他还是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我只能心疼地帮他一起拉。

他不让我帮,怕把我腰给闪了,他总说,年纪轻轻把腰祸害了就麻烦了,会留下一辈子的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成了习惯,那就活受罪了。

可我不忍心他一个人拉,我从旁边加根绳子,由着自己的劲儿,一起拉。

压场是从里到外一圈圈的,就像画一个又一个的圆,第一遍最累,等拉到圈心时,两个人坐那就只有出气的份儿了。

歇会儿之后,第二遍就轻松点了。

高大的父亲弓着背,我也弓着背,碌碌“吱扭扭”响着,两个人谁都不说话,就那么机械地拉着。

一圈又一圈……

圈而复始……

之后的每天早晨,我还在睡觉,父亲就“吱扭扭”地拉着碌碌出发了。

然后就听见满大街的“吱扭扭”,声音刺耳,响彻云霄。

村北的那一大片场院,就是各家的男人上演的碌碌大战,每家一小块,又凑成一大片,打老远看,还以为是一家的呢。

所有的男人,都一个动作,弓着背,光着的脊梁被太阳晒成黑红色,冒着黄豆大的汗珠,像只蒸熟了的虾,又像头耕地的老牛,呼哧呼嗤喘着气,两只胳膊反方向,朝后拽着一根绳子,绳子底端拴着一个石碌碌,他们就在各自的那二亩场院里用碌碌画圆。

一个圆又一个圆。

而那此起彼伏的“吱扭扭”的碌碌发出的声音,响的是又难听又刺耳。

场地越来越平整,越来越光滑,几天下来,就变成了一面镜子,压场的男人们,不再像虾了,而是直起腰来拉,不用使劲,碌碌也会转动,看起来就像小孩子在玩。

那几天父亲一有空就去场院压场。

(三)

而我和母亲,是每天都擀一大摞饼,然后再在鏊子上烙大酱,母亲自己做的酱,用黄豆和豆渣发酵蒸熟晒干,然后攥成一个个拳头大的酱团子,收藏好了。

吃的时候,把酱团子切成薄薄的片,放到鏊子上烙熟烙干,就成了酱干。

母亲做的酱干很香,我很喜欢吃,并且至今让我留恋。

再有就是烙鱼干了。

父亲每年割麦时都给家里改善生活,鱼干平常是没条件吃的,割麦时他就舍得。因为割麦活太累了,得多吃补充能量。吃鱼会让人增加饭量。

母亲把父亲赶集买来的鱼干用鏊子烙熟了,我就在鏊子窝旁边,一边吃薄饼,一边吃鱼,那个香啊,半个村子都能闻到。

那个时候,割麦前几乎家家都准备这样的吃食,饼擀好后晾干,就那么一摞摞的放在仓库里,因仓库温度低,把酱干鱼干也一起,这样,就不容易坏掉,吃的时候也省事,因为抢收麦子时,谁家也顾不上做饭,只把饼撒点水在锅里加热,加热后的饼又软又香,再就着鱼干和酱干,条件好的,就早起煮鸡蛋,卷在饼里面。大多数人都是匆匆吃完,马上就下地了。

(四)

几天时间过去了,场也压好了,饭食也准备好了,家里的镰刀磨得飞快,木锨,铡刀,簸箕,铁叉,笤帚,装麦粒的袋子是化肥袋子,母亲也把它们洗净晾干,破了的地方用布补上,仔仔细细地叠好。

父亲又找出去年保存好的苫子,破的地方补一补,发现不够用,今年麦子种的多嘛。

父母两人又搭伙新编了几个,也亏父亲有先见之明,去年留了点好的麦秆,还比较长。

两人蹲在地下,把麦秆一缕缕的用绳子捆成片状,母亲放一缕,父亲就编一缕,用不多大会儿,就编了一大片,父亲把头系结实了。一个苫子就做好了。

那种盖草垛的苫子,伸开,是圆形,卷起来,是扇形,往草垛上盖的时候正好是个圆,苫到垛顶时,就成了有了尖的锥形,下雨时,雨水顺着麦秆流到地下,草垛就不会进水了。

那是现代人早就淘汰的东西,即便后来没几年,塑料薄膜上市,人们就在垛顶盖一块薄膜,周边四个角拴块石头,就不怕下雨,也不怕刮风了。

而那时麦收,苫子是很重要的东西,麦子是一点点收割,一两天割不完,所以每天晚上必须把收到场院里的一捆捆的麦个子,先用铡刀把麦穗铡下来,第二天,翻在场院里晒干,如果天气好的话,铡好的麦穗可以堆放,如果天不好,就得先把麦穗垛起来,苫上苫子,第二天一大早,下地割麦前再把苫子撤掉,把麦穗用铁叉均匀地挑到场院里让太阳晒。

这只是天气好的程序,如果天气不好,有些人家正在地里割着麦子,天边电闪雷鸣,乌云滚滚,人们开始手足无措,有的扔下镰刀就往回跑,因为场院里正晒着麦穗,这节骨眼最怕雨淋,一旦淋雨,麦穗就捂了,还长芽,磨出来的面粉就没发吃,严重的还会中毒。

麦收时下雨,有的人往家跑,地里的也不管了,有的人不管场院里的,忙着在地里把捆好的垛起来,唉,真是顾头不顾腚了。

因为小麦一旦被割下来,也是怕雨淋,如果雨下得大了,没来得及拉回家的,垛在地里的,照样被捂坏,发芽。

收麦的过程中,只要下雨,能保住的,就只有铡好后晒干了垛好的麦穗了。

等所有的麦子从田里收回来,麦穗都铡好晒干后垛好了,用苫子苫好垛顶,等几天,所有的麦子都收割完毕,脱粒机才进场。

村里就几台脱粒机,几十家用一台,人们早已把脱粒机也检查完毕,就连脱粒机上的发动机上的汽油都备得足足的。

家里那台三家合伙买的破拖拉机,被精心检修了一遍,确定没什么大毛病。

(其实,我还是担心那太破拖拉机,关键时刻掉链子)

就等着麦粒变硬,麦田变成一片金黄,连每一片叶子都不是绿色,那才是真正的成熟了。

这种火候下收割,小麦的产量才会达到最高。

我们每天都去田间转悠。

日子不会因你的焦急而变快,也不会因你的放松而变慢。可是,

两三天的时间,我们就像等待了一个世纪。

终于,父亲站在田野,望着那一大片金黄的麦浪,大手一挥:

“明天——开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29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604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95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2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1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00评论 3 39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09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4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9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蒙山樵夫 家乡的农谚,麦熟一晌。当一阵热风吹过,麦子就一片金黄。看那一望无际的滚滚麦浪...
    蒙山樵夫下山来阅读 1,054评论 4 5
  • 往期链接:上集 往期链接:中集 一般来说,像《飞鹰艾迪》这类电影的收尾部分都会很短。因为激动人心的紧张节奏,与冗长...
    可惜无声阅读 1,351评论 2 5
  • 苏小小正等着穿越呢,结果只看见眼前出现一具庞大的肉山,周围的场景也变成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房间。 “什么情况?坏掉了?...
    一九两个一阅读 183评论 0 0
  •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时常睁开眼睛,看着天天花板,听着室友熟睡的呼吸声,我开始了一个人的世界。这个世界好安静,没有...
    细雨喧嚣阅读 555评论 1 4
  • 我不曾孤独,因为资质尚浅,孤独是天才的专属。我不曾寂寞,人世的温情我不曾短缺,厚重的亲情、友情我已享有了太...
    散人121阅读 1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