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是世界顶尖咨询公司都在用的一种极简工作法。这一方法的精髓,就在于它的简洁和精练,精准地分析,正确地传递,不做无用功。这种思维方法能让你的工作变得更简单,沟通变得更有效,用比别人更短的时间,就拿出更完美的解决方案,征服你的老板。
一、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传统的、非结构化思维是“从数据得结论”。人们拿到问题往往先整理大量数据、做详细的分析,再筛选出有用的部分进行整合。这种模式让我们做了很多无用的分析,大量时间都浪费在了那些最后被排除的想法上,而且长篇大论的分析也不利于沟通汇报。
“结构化思维”是一种从结论入手的逆向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开始就是从答案入手的,它首先考虑结论,然后再去证明或者推翻它。
一方面,它能在一开始就引导你筛选有用信息,避免在无关的信息上花时间。
另一方面,这种方法时刻围绕着决策者的利益,建议会更容易被采纳。
结构化思维过程分为四个大的步骤:
1.提出建议,基于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个合理的、有价值的假设;
2.确定结构,建立起分析和叙述的逻辑;
3.分析调整,通过分析去验证或是推翻假设;
4.最后是整合输出,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利益相关者。
二、结构化思维要怎么运用?
1.提出建议
再给出建议之前,先要定义问题。除了分析问题的要求“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找出问题背后的“为什么”。定义清楚了问题之后,就需要从众多想法中选一个作为最初的假设。
核心建议的目的是让对方接受你的想法,所以一定要让摆出能让沟通对象在乎的“利益”。一个好的核心建议,首先需要一个清晰的、容易理解的假设,不说空话套话;还有就是一个对利益相关人有价值的触动点,针对目标对象精心打磨语句。
2.确定结构
搭建结构就是将想法和信息按照一定逻辑分组、排列的过程,目的是引导你的沟通对象得出你的结论。最基础的两种结构就是层形结构和列形结构。
层形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层,上层就是核心建议,中层是当前形势已经出现的变化,最下层是问题的背景介绍。列形结构的最上面也是核心建议,下面分为很多竖列,是支撑建议的主要观点,每一列又包含更具体的内容。
3.分析调整
好的分析必须满足两点:
一是必要,也就是只分析必需的、能支撑论点的事实材料;
二是充分,也就是用充足严谨的论据说服对方。如果分析过程中你的观点被推翻了,或者同时有好几个观点都出现了问题,那就及时调整。
在有了初步方案之后,不妨去跟其他部门的同事、甚至是和你的老板聊一聊,他们说不定会带给你有价值的建议或者启发,完善你的想法。
4.整合输出
在大部分企业里,最常用来展示方案的方式就是报告。一份好的报告通常包括五个主体部分:标题页、摘要、分析论证、风险和机遇列表,以及明确的后续行动计划。
前三部分其实在结构化思维的过程中已经完成。要创造出一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只需要稍微改动一下核心建议;内容提要可以从你搭建的结构直接转化;分析论证只要按照顺序,依次排列好你的观点和相应的论据。在呈现完论证的内容之后,最好用一页幻灯片讲述方案的风险和机遇,再简单列举出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作为后续的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