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娃这两天放学回来,进门洗了手就开始写作业,吃饭前就能搞定校内作业。饭后休息时间,娃提出看20分钟手机,我不经意间看到他在静音模式下,观看百度的小视频,以前都是有声音模式下看军事、新闻的。
情绪反应:生气,5分。
生理反应:紧张、焦虑。
行为反应:忍不住念叨了娃几句:“你看这些有什么用,这些知识的真实性都有待验证,还不如你看会儿书,来得准确、科学?”
自动思维:娃会不会迷恋上小视频了;娱乐至死啊,得防患于未然啊;小视频的一些内容低俗,纯是哗众取宠,没多大学习价值。
核心信念:我不相信孩子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力。
问答剖析:
问:孩子提出看手机的需求是什么?
答:是想在饭后休息时间彻底放松的。
问:你同意给孩子看手机的想法是什么?
答:因为进门就写作业的习惯保持的很好,而且最近时间利用上比以前更加有效率了,我想让孩子明白,前面时间抓得紧,后面你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就多。
问:孩子看完之后,跟着学会了什么?
答:偶尔发现孩子会说一些网络名词,不知道是跟小视频学的,还是在学校和同学交流时学的。
问:你觉得说了这些网络名词,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答:有的觉得很搞笑,有的听过之后会觉得拉低个人形象,不知道他们10后这代人是不是都会说这些,孩子们反倒会觉得是一种时髦语言。
问:你为什么觉得说不好的词语就会拉低个人形象?
答:我从小接受父母的教育,就是不要说些不雅和不文明用语,一定注意,尽量要口吐芬芳。
问:你眼中那些成功人士,是不是偶尔也会说一些不文明的话,影响他们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吗?
答:听到成功人士说了这样的话,偶尔觉得挺不合适的,偶尔会觉得是雅痞行为,可能是受光环效应影响吧。
问:成功人士也会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你就觉得你孩子偶尔说了这些,你就会焦虑呢?
答:一是孩子年纪还小,辨别能力还不够,二是潜意识希望孩子方方面面都是完美的,自己吃过的亏不想孩子也经历一下。
问:孩子是否因为辨别能力不够,学会了什么坏习惯?
答:孩子做事的方向性很强,目前决定了的事不大容易被忽悠,没有出现原则性错误。但是他以前看手机都是有声音的,现在开始静音了,这是开始和我藏心眼了。
问:如果孩子在有声音模式下看第一个、第二个视频,你会怎么做呢?
答:如果听到声音了,肯定提醒他看点有用的或者直接不让看了。
问:那孩子看手机想达到休息的目的还怎么实现呢?
答:是的,因为孩子了解我的做法,所以他提前规避了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针对措施,来保证他的需求得到满足。
问: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呢?
答:想通了,是我的认知过分夸大了,没事找事,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