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持续发酵,不论事件的真伪,也不论事件中家长与老师、学校的矛盾到底事实如何,作为一个八岁孩子的妈妈,我只想说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在自己家宝贝身上发生,才是我们从事件背后应该看到的东西。
应试教育、独生子女、溺爱、或反之的家庭关爱缺失……都是导致当代孩子应变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的直接原因。
事件当中老师、学校和其他家长的反映都可以看作是外部环境,而事件中的家长,才是起决定作用的人,家长平时的教育,以及在事件当中的做法,都会影响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如果家长对于孩子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教育,并且培养孩子在被欺负时有正确的处理方式,也许此类事件根本就不会发生。即使发生了,孩子首先会有正确的处理方式,以及相当的心理排解能力。显然,这在事件家庭当中是被缺失掉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很多家长采用了“以暴制暴”的教育方法,相信大多数家庭都用的是带引号的“以暴制暴”,但孩子很难在自我行为当中把握这个“度”,到底回报到什么程度才算适度,防卫过度在成人当中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涉世不深的孩子了。而且目前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率都在上升,我们再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 ,显然欠缺考虑。
帮助孩子们正确地建立社群关系,是从妈妈们抱着宝宝在自家小区里面遛弯就开始了,当第一次出现别的孩子抢了自家宝贝的玩具,再到幼儿园,别的孩子第一次揪了自家宝贝的小辫儿……这些时候,您的教育都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埋下了种子,告诉孩子如何处理,就是对于他们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大道理还是留给专家来说,我只举几个有切身体会的小例子来跟大家聊聊。我家女儿上幼儿园时总说有一个小朋友,拿了她的东西据为己有。我告诉她,那就让她拿去好了,我们还有,但是这个小朋友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女儿还说过,有小朋友总喜欢逗她,比如打她一下,或者拽她的小辫等等,我告诉她,这也许是那个小朋友喜欢你的一种方式,你先要自己分清楚,他这么做到底是喜欢你,还是欺负你,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跟他做朋友。但是不管怎样,下次他再这样做,如果你不喜欢,你一定要大声地对他说“不”。大声说不,有三个好处,一是大胆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再一个是给那个小孩一个警示作用,另外也提请在一旁忙于别的事务的老师注意。诸如此类的教导,再加上鼓励她自己去解决问题,我经常欣喜地听到她说,我跟我不喜欢的小孩做朋友了,这样她就不会对我不好了。我今天大声地对欺负我的小男生喊了,老师也批评他了,等等。打下了这些基础,让孩子上学以后表现得亲善和群,也因此拥有了很多的朋友。
另一方面,父母必须是孩子坚强的后盾,要随时随地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这一点。自信的父母才会有自信的孩子,孩子要对家长给予的支持抱有足够的信心,才会在处理任何事件时对自己、对他人建立信心,因为他们总能感觉到身后有一双温暖有力的大手推着他们,有慈爱坚定的目光看着他们。女儿小时候也说过不愿意去幼儿园,怕午睡时起来上厕所,老师会批评她。我告诉她,妈妈在你的背后支持你,但是你必须要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大胆地跟老师提出要求,老师不会不同意的。如果你大胆地说了,老师还不同意,那你再来告诉妈妈,妈妈一定去帮你。结果老师怎么会不让她去厕所呢?但是这件事,却让她感受到了在妈妈的支持下自己解决问题后带来的自信。
总之,在面对中关村二小事件时,怪罪老师、怪罪学校,怪罪其他家长,都只是马后炮,挽回不了对被霸凌的孩子已经造成的伤害。家长们应该看到事件背后隐藏着的孩子心理素质塑造的问题。虽然霸凌事件只是偶然事件,不会广泛发生,但是如果我们能从现在开始注意加强对于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那么对于孩子面对今后学业的竞争、工作的压力等等,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非权威,非官方,非砖家,仅供各位家长讨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