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两个数据不容忽视——“数据显示,中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
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也就是说,和5年前相比,今天的成年男性多长了快7斤肉,女性也多长了3斤多;
此外,“随着居民职业劳动强度的普遍降低、出行的日益方便、以及家务的明显减少,居民身体活动不足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同时居民主动锻炼的比例不高,每周至少进行1次体育锻炼的成人比例不足四分之一。”
发现了吗?虽然“管住嘴,迈开腿”早已成为一种健康常识,但真正做到为什么就那么难呢??著名的人类进化学家丹尼尔·利伯曼在他的著作《人体的故事》中给出了答案……
丹尼尔·利伯曼是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也是该校人类进化生物学系主任。他写的《人体的故事》,被称为自《枪炮、病菌与钢铁》和《人类简史》之后又一本关于人类进化的重要作品。
利伯曼教授是研究人体进化与人类健康关系的国际权威,顺带说下,他经过研究发现:人类由于进化的原因,在光脚跑步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跑鞋会引起脚的损伤……基于这项研究,他倡导并且亲自实践光脚跑步,成为跑步圈内赫赫有名的“赤足教授”。
因为大脑每时每刻都需要有足够的能量来供应其运行,哪怕是短短两分钟的能量缺乏,都会导致大脑不可逆转的损害:脑死亡或脑损伤。
在原始条件下,环境非常恶劣,人类不得不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随时可能长时间缺乏食物……对此,人体进化出来的解决办法就是——储存脂肪。
脂肪分子是一种高浓缩的能量储存库,1克的脂肪可以储存9大卡的能量。当有着丰富食物供应的时候,人类会将这些食物转化为脂肪存储起来,等到饥饿时再从脂肪中调取出来: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人类能够保证大脑不间断获取能量。
旧石器时代,人类面临食物匮乏属于常态,为了在这种状态下维持正常生活,人类需要在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下功夫。
开源,就是要多吃高热量的食物。比如蜂蜜、糖这些甜的食物里面含有大量的热量,吃进去以后能够高效地转化为脂肪。那个时代,这样的食物非常稀缺,一旦采集到甜的食物就会让人类异常兴奋,所以直到现在,我们都无法拒绝甜点的诱惑,因为那就是我们基因的选择……
节流,也就是减少热量消耗。从化石中得到的证据显示:原始人为了保证能量的平衡,会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确切地说,原始人每天的活动时间大约是6个小时,除此之外都处于休息状态。尽管专家说减肥的秘诀很简单:迈开腿、管住嘴,但人类的进化过程却显示:人类既无法拒绝甜食的诱惑,又具有向往悠闲生活的冲动。终于知道我们减肥的时候为什么会那么痛苦了吧?!
此外,利伯曼教授还提出:环境的巨大变迁造成了人类失配性疾病的大量产生。
从人类进入农业时代到现在,人类只经过了短短600代的进化,这个时间太短了,人体没有办法适应自己创造的农业时代的环境,从而产生了各种疾病,这些疾病被称为失配性疾病。
人类的第二个变革便是工业时代的变革。工业时代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人类也只经历了10多代人的进化,但所面临的环境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现代人类寿命更长,也已经消灭了很多传染性疾病,但却需要承受心脏病、2型糖尿病、癌症、骨质疏松等各种以前很少见的疾病。
作者认为,这些失配性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类经过几百万年进化出来的身体适应的是原始社会的环境,而不是现代人创造出来的工业时代的环境,人体和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导致了这些疾病的暴发。
重要的失配性疾病有两种:能量太多造成的疾病和“用进废退”造成的疾病。
原始社会中,脂肪对人体是有好处的,可以保证大脑的不间断能量供应。不过现代人遇到的重要问题却是:能量供过于求!进食会造成血液中的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身体会分泌胰岛素来将血糖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含量。而过多的能量摄入将造成能量过剩并最终形成脂肪囤积。
现在,糖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获取越来越容易,导致人类普遍摄入糖分太多。为了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现在的年轻人不得不分泌比五十年前的人多一倍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含量!难怪糖尿病也越来越年轻化!
过多的糖分摄入,一方面使得人类越来越胖,另一方面,人体只有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时,细胞才会开始工作,将血糖转化为脂肪,极大增加了胰脏的负担,久而久之,胰脏功能衰退,不再能够分泌胰岛素,最终让人患上2型糖尿病,这,正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糖尿病高发趋势日益加剧的根本原因所在!
除糖尿病外,人体已经适应了食物匮乏的原始环境,却没有进化出适应过多能量的身体机能,于是,癌症以及心脏病这类“能量过多产生的疾病”也日益高发。
另一种失配性疾病是“用进废退型”疾病。
简单说,某些人体功能如果不经常用到,就会被身体逐渐弱化。人体维持健康需要大量的体力活动,但现代人的工作及生活方式让我们极大丧失了体力消耗的机会,人类还完全没办法适应这种新的状况,所以尽管寿命越来越长,但增长的寿命却有很大一部分处于生病状态,于是,癌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失配性疾病疾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当下人类需要集体面对的严重健康问题。
SO,“管住嘴,迈开腿”尽管很难,但真的很重要!
03
对于现代人,尤其是都市里的中高收入人群,“吃得太多,动得太少”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不过,“动得太少”在短时间内也许难以改变,但是“吃得太多”的问题相对却是容易改善的。
就我自己的体会,一般轻断食法效果有限,中国传统的辟谷法虽然效果好,但门槛又太高。其他名目繁多的各种断食法,其实本质都同属于限制热量饮食法即节食法,对于每日的热量摄取有着严格的监控和限制,没有专业工具和指导,一般人难以施行,更要命的是,长期的摄入不足将造成基础代谢水平不可逆转的下降,吃进去同样多的食物,消耗掉的能量却越来越低,这意味着,人们只会“越减越肥”!
实际上,基于上节提到的利伯曼教授的研究,在众多的方法中,间歇性断食法是最符合人类进化历程的,因为它能最好模拟出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不稳定获取食物的状态,从而大大避免能量太多造成的疾病发生率。
04
随着对于健康和饮食之间关系认识的加深,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物的品质,并开始培养健康的饮食方式,2018年5月,国际食品信息委员会(ICIF)发布了一个健康饮食调查报告,报告指出,36%的人不再遵循传统的膳食指南,而是在进行一种或者某一种具体、特殊的饮食方式。
这个数据在2017年是14%,一年之内就增长了2.5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现代文明对于人类健康的复杂影响,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开始了各种各样对饮食方式的探索。
近年来,国内也兴起了一股饮食方式改革的风潮,各种饮食法层出不穷,不同的人群出于各自的目的进行着各种尝试,国人不仅更加珍视健康,也愈发相信科学勇于探索,这不仅是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更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觉醒,正如托尔斯泰所言:“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05
作为一名痴迷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探索者和隔日断食的长期践行者,尽管安哥啦不是科班出身,更不是专业人士,但是我有长期的亲身实践和专注学习,我希望怀抱一颗开放真诚的心,唤起更多朋友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帮助更多朋友体验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饮食法,
这,也许真的会很香……
THE END
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本文由“科学断食安哥啦”发布,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