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文与荒唐言

说明:本文系原创但非首发,首发平台为百家号-效石沉思录。

        毛润之先生有诗云:“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诗说的是人的胸襟要广、器量要大、眼界要阔,如此风物、池鱼皆有可观。曹雪芹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氏说的是自己写的《红楼梦》看似心酸语、荒唐言,似乎只是雕虫小技、无可奈何,实则大有寄托、大有苍茫的。于是乎,我们可以拈出两种诗文类型——一曰牢骚文,一曰荒唐言,然后细究其详,或有意外之发现。

        首先,我们来看牢骚文。按照《说文解字》对“牢”的解释:闲,养牛马圈也(注:闲,阑也,即栅栏)。以此言之,“牢”有囚禁、约束之意,也就是不自由、不自在是也。说文对“骚”的解释:从马,蚤声,摩马也。所谓摩马,按段玉裁解释就是刷马的意思,如此而言,“骚”本为动词。说到“骚”,必然想到古代的骚体,而始作俑者自然是屈原之《离骚》。按王逸之解释:“离,别也;骚,愁也。”令人疑惑的是,“骚”字如何从“摩马”之意而衍变为“愁”之谓?稍加思量,其实也不难理解。骚,如其本义为摩马,也就是刷马,那么为何要刷马?自然是因为马身上很脏导致马不舒服或者令人看着恼人,如此而言,“骚”与污浊、不舒服或烦恼有一定的关系,也即“骚”与“愁”本乎一源了。由此来说,所谓牢骚者,就是困于穷愁之中而难以自脱之谓。明乎此,牢骚文也就是身陷困顿之中而发的穷愁之语也,间以讥讽、挖苦所以穷愁之因所由自。但牢骚文的攻击指数不会太强,尤其是对所造成困顿之对象不会太多咒骂,或许稍有讥讽,但更多则是自伤与不平之语。此为牢骚文。

        其次,我们再看荒唐言。《说文解字》中认为:“荒,芜也。从艸,㠩声。一曰艸掩地也。”所以,“荒”即寸草不生,按另一说则是杂草丛生而了无人烟的荒凉之地。再来看“唐”:“大言也。从口,庚声。”通俗点讲,“唐”即大话,就是虚张声势、夸大其词之言。由此看来,荒唐言也就是夸大其词、无中生有、荒诞不经、无事生非的不实之语了。与荒唐言相反的,自然是正经言、严肃言或者庄重言了。从文章角度而言,荒唐言是虚构其事、言不载道甚至离经叛道之文。从无中生有的虚构角度而言,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大都具有荒唐言的意味。古代的小说被视为末流,乃街谈巷语之说,多为猎奇述异以供娱乐之资,实难登大雅之唐的。曹雪芹原本满腹之才华,舍诗文正途而为小说之末技,乃不得已而为之。盖因诗文之体裁过于窄狭短促,委实无法承载如《红楼梦》这样的体大虑深的内容负荷。(20230413晨)

        由此而言,从它们的含义来看,牢骚文和荒唐言之间看似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那又为何将其并举而言之?如果仅仅只从表面上看,确乎如此,但如果深入分析,就不仅如此了。那么,荒唐言与牢骚文有何勾连之处,或者说有什么相似、相关之处?

        写作牢骚文的动机非常明显,那就是内心有牢骚要发舒,不写出来感觉内心有块垒、有异物、不痛快,换言之,感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似芒刺在背、不除不舒。如屈子《九章》云:“昔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设若无忧无愤,何以有《离骚》之篇什?所谓“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所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所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所谓“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皆牢骚文是也。即是说,牢骚文中总是包含着不满、不平、愤懑、痛苦、惆怅等情感,物有不平则鸣、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故而要将其表达出来。很明显,牢骚文之所以写作,是因为身心存在被囚牢、被羁绊之处,存在着不自在、不自由,内心有所郁结。但要注意的是,这种不自由、不自在主要并非由本己性的原因所造就,而系由外在的因素所形成。因为,如果是由于自己的因素而导致内在的痛苦、郁结,那么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人,由此自然也可以将之发抒而成诗成文,但这种诗文只能称之为自伤文、自怜文,而不能称之为牢骚文。自伤文具有内在的指向性,而牢骚文却有一种外在的指向性。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外在指向性所指向的造成愤懑、惆怅的原因一般并不是客观的、物理的、自然的原因,而是社会的、人为的原因,或言之,是人祸所致而非其他。如果是自然或自身的原因,那么就没有必要愤懑和惆怅了。譬如,感叹时间流逝的,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等等。人生短促、时光匆匆,本是自然之理,可以伤但无需责,因为责无可责。再如,感物伤事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云云,皆是如此。(20230414晨)

        牢骚文一般是确有其事、确有其愤,所以要以文的形式来搔痒、疏泄。从所书写的情感之痛的角度而言,牢骚文的痛一般并不是那么剧烈,而是一种一般的痛痒,尚未达到极致的痛苦甚至绝望之地步。牢骚文之情感大概可以用一个“痛痒”之词名之。所谓痒者,“瘍也。从疒羊声”,指的是疮、溃烂之意。现代意义上的“痒”,往往指的是表层皮肤受到某种刺激而不舒服。综合言之,痛痒,浅层可以指心理不舒服、有异样,但并不严重;深层则是指内心极为痛楚,甚或锥心之痛、痛彻心扉。牢骚文所关涉的情感往往集中于这二者之间。但荒唐言所指涉的情感却有甚于是。一般而言,荒唐言的写作初衷也是由于心中的郁结与痛苦之不得不发,但其郁结和痛苦则积淀得更为深沉、更为持久、更为绵长。或可如此言之,从时间而言,牢骚文往往还停留于短时期、一段时期的痛痒周期,比如,几周、几个月或一两年,基本是以月为单位;而荒唐言的痛彻则以年为计时单位,存在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样的漫长时涯内。概而言之,荒唐言所及之痛,往往是更为深切、更为内在、更为持久、更为绵长的痛。牢骚之痛痒或可有药可解,荒唐之痛楚往往无药可医。或可说,荒唐所关涉的是一种是致死的痼疾、是一种绝望之痛。由此而言之,屈原所谓“离骚”者,并不真的只是牢骚文,而是已经进入荒唐言之境地了。表面看起来,屈原的骚文并不荒唐,实则不然。屈原的荒唐并不表现为他所写的内容的虚构性,因为他所写的事件都是真实的,他所抒发的情感更是真挚的。屈原的荒唐是更为内在也更为纯粹的荒唐,或者说是一种本质意义上的荒唐。其荒唐就在于在一个并不具有可靠性的君主和朝廷上还要奉行其美政思想和忠君爱国之理念,在一个并不具有可能性的时代中还保持他的志洁行廉与清醒孤立,故屈原之悲剧是必然的。相比而言,曹雪芹的荒唐言则荒唐得更为完整。所谓荒唐得完整,指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形式上是以小说的虚构姿态而呈现的,在内容上则是以某种客观的他者形象、他者事件以及他者规律的情形给出的,而曹氏本身则是以一个超脱者、旁观者的身份来驾驭全篇,从而令荒唐言更为彻底。但荒唐言仅仅是荒唐言吗?言确乎是荒唐的,而更为荒唐的是言的假象之后的那个荒唐世界与荒唐的人,还有更为荒唐的是作者曹雪芹本身的痛楚。为本为荒唐的世界付之以痛与爱,本身就已经够荒唐了;何况还要为荒唐缀文造章,岂非更为荒唐!毋庸置疑的是,在荒唐言的背后是一颗更为荒唐的心——一颗痛苦甚至绝望的灵魂。由此而言之,荒唐言的要义实际上是痛苦的心而已。(20230415晨)

        从牢骚文和荒唐言的表达形式来说,牢骚文所发之牢骚因其非己身之原因,故而往往无法直接表达或直抒胸臆,因为这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牢骚文一般采用曲笔的形式。曲笔的形式也有很多不同的具体方式,但一般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看似写物叙事实则是别有寄托甚至指桑骂槐,看似言传说或寓言实则借荒诞与虚幻讽刺现实,看似咏史述古实则借尸还魂、假道伐虢,诸如此类。譬如,屈原之香草美人之赋,乃别有寄托;柳宗元驴鼠之寓言(如《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实系讽刺现实之营苟;陶渊明写精卫、荆轲之诗,更是抱负无法施展之愤愤不平。所以,牢骚文恰恰一般采用的是荒唐言。极有意思的是,荒唐言却一般表达的是牢骚情。譬如,曹雪芹之《红楼梦》自不必说,白行简之《李娃传》、冯梦龙与凌濛初之“三言二拍”、吴承恩之《西游记》、蒲松龄之《儒林外史》等莫不是深含牢骚之情。甚至如西方之荒诞派、黑色幽默等文学流派也是以荒唐言而行讽刺之牢骚。由此而言之,牢骚文和荒唐言看似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大概可以说,荒唐的深处是牢骚,牢骚的表层是荒唐,二者实乃互为表里,很难将其择得一清二楚。只不过,从体制上来说,荒唐言一般指大篇幅的小说,而牢骚文则一般只是相对短小的诗歌或散文类文章而已。另外,如前文已言及的,牢骚文所承载的情感范围或空间会更大一些,不平的情绪、愤懑、惆怅、绝望等等皆可以是牢骚文所表达的内容,而荒唐言似乎更多与绝望之情有关。不过,那只是彼时之我的看法,行文至此,当下之我则认为,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大一点,不只是从曹公之《红楼梦》的“荒唐言”角度而言之,而是从古代小说之历史而言,甚至将西方的小说也容纳进来,就会发现“荒唐言”并非一定是绝望之心之情,而同样可以写一般的痛痒,写愤懑、写惆怅。并且呢,即使小说者,也有长篇、中篇与短篇之别,所以其体制也未必一定是长篇幅的,如古代之述异志怪、唐传奇、三言二拍,国外之契诃夫、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等,都是篇幅相对短小之作。

        综上而言之,妄分牢骚文和荒唐言其实并无太大意义,因为二者实际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相互纠缠的存在。牢骚中有荒唐,荒唐中有牢骚。所谓“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所谓“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牢骚文与荒唐言亦复如是。好的作品庶几应是:深情与虚构齐飞,牢骚与荒唐一色。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张效石,完成于2023.04.17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外面下着雨,屋里的我戴着耳机,听着《鬼吹灯》,穿着宽松的睡衣认真地拖着地。脑子里突然就这么不受控制地冒出这四句: ...
    木木吖的小时光阅读 388评论 2 9
  • 曹雪芹的《红楼梦》开篇即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我国长篇小...
    野老说史阅读 398评论 0 4
  •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是:满纸上都是荒唐的言语,字字句句都浸透着我心酸...
    乔平_阅读 3,132评论 37 87
  • 这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作者用小说这种形式使用自认为是荒唐的语言,用非现实手法来描写世间的人情世...
    呱呱鸟阅读 647评论 2 7
  • 昨晚跟一位搞商标的朋友喝茶,一通东扯西扯地闲聊,东扯时说起了他家隔壁老王,西扯时便聊到了《红楼梦》。我这人有一个奇...
    若安山阅读 945评论 9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