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类型E
今天看了第八章的内容——了解动机。
我觉得主要掌握以下三个知识点:
一, 为什么要了解动机。
要想鼓励观点的自由交流,帮助对方摆脱沉默或暴力的错误应对方式,你应当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在对话中表现出巨大的好奇心和耐心,只有这样才能恢复安全感。
二, 四种有效的倾听技巧:
1 ,询问观点。表明你很有兴趣了解对方的看法。
2 ,确认感受。通过表示高度理解对方的感受增强安全感。
3 ,重新描述。当对方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你应当重述他们的表达,表明自己不但理解其观点,而且鼓励他们分享内心的想法。
4 ,主动引导。如果对方还是退缩迟疑,你应当“先发制人”,对他们的想法或感受做出最符合情况的猜测。
三, 在和对方分享观点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赞同。在分享观点时对他人表示赞同。
2, 补充。如果对方的观点有遗漏之处,赞同你们共享的部分,然后做出补充。
3, 比较。当你们的观点相距甚远时,不要简单地认为对方是错误的,而应当把你们的看法进行比较。
在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想起我在学心理咨询的时候,老师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就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倾听不是傻听,而是要有倾听技巧,要让来访者充分表达出他的内心世界。所以这部分内容也是应用的心理咨询的重点内容。
这四种倾听技巧,大多数人走到第一步“询问观点”,就止步不前了。殊不知,再往前走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只有确认感受、重新描述、主动引导才能增强安全感,更准确的了解他们的想法。
比如说:老大昨晚半夜咳嗽比较厉害,考虑到下周一要期末考试了,我不想让他落课,想让他今天坚持去学校。
今天早上的对话:
儿子:妈妈,我嗓子疼,咳嗽咳得得厉害。
我:所以你想………?(询问观点)
儿子:我想请假,你给老师说一声吧。
我:你是担心自己到学校会更难受?(确认感受)
儿子:是的,我太难受了,而且我担心会传染同学。
我:你感冒了,难受得很,不想坚持去学校了,而且怕去了传染同学,就不好了,是吧?所以想让妈妈给你请假。(重新描述)
儿子:是的。
我:那马上要期中考试了,你不担心学习吗,落课了怎么办?(主动引导)
儿子:今天在家,我抓紧时间自学老师要讲的内容,再复习一下。怎么样?
我:成交!
对话的大致内容是这样,(中间我也有劝他坚持去学校的话,后来一想,还是不要传染其他孩子了,在家安心把病养好周一好去参加考试)
所以今天他请假在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