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竹
公司年会上,经理高度赞扬了各项目部的工作,总结了一年来公司的发展前景及收支情况,虽然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内心真真感到受之有愧。
1
自己偷偷的在台下也做了一个总结,2017年用两个字来概括“忙乎”,所忙乎的并非工作,而是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读书,码字,仅仅用了1/3的精力工作。
2017看看似取得了些许成绩,读了多少本书,码了多少万字的随笔,写了多少书评,发表过几篇文章,用形容跑步的话来讲“急了滚蛋,跟头把式”,一天下来,总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做,一直以为上学时的基础没打好,想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得加倍努力。
岂不知,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今天,每天有大量信息涌进我们的眼前,一味的把所有的信息全部塞进脑子,只会丢了西瓜捡芝麻,一瓶不满半瓶逛荡。
最大的成就是能跟大家吹吹牛,这个我报名学了,那个书我读过了,自欺欺人。
2
跨年的时候,书友们都写了总结及下年计划,我也不例外,可没到一个月,那些宏伟蓝图就早已飞到九宵云外去了,主要是因为当时写的总结并不走心,只是形势上的总结和计划。
今天参加公司年会,感慨万千,重新制定了2018年的“做减法”计划。有人说,在这大江奔流的时代,人们都在努力负重前行,你怎么还做起了减法。
那就来看看我的减法计划吧:
关于读书和写作
读能读完的书。走进图书馆,人、文、社、科各类的书琳琅满目,如果像以前那样,不管有用没用,只要有人推荐就读,即使连碎片的时间都不放过,我想这辈子也是读不完的,最终把自己搞的忙忙乎乎。
读有亲近感的书。真正的好书,除了有知识性,有思想性之外,还有一个特性就是亲近性,读的时候不觉得恶心,同时不跟自己较劲。
读经典的书。光读以上那些书还不够,还要读一些经典的书,什么叫经典,大部分人都认为四大名著,这也是中国人最应该读的名著,其实还有很多方面,比如文学类,经济管理,科普,历史类等等,读不打鸡血,不追流行,营养均衡的良心书籍。
有输入就必须有输出,每天坚持读书1小时,坚持写作1到2小时,观察身边发生的事,从细小处入手,没有题材就写书评,持续不间断。
关于娱乐
我一向把微信和公众号归于娱乐,大部分上网,没事看看热闹,各群扯会蛋,抬抬杠,几个小时一晃就过去。
前段时间退了很多群,仍然不停的有一些读书群和阅读群出现,好在这些群几乎不聊天,大家都自觉的读书写作,上传作品供大家欣赏。
昨天又删除了很多微信公众号,公众号的文章大都千篇一律,一篇稿子反来复去的洗,大同小意,皆是迎合读者,大家喜欢什么就说什么。
它也是最浪费时间的,因为读这类的文章不用动脑子,包括我也天天读,什么婚姻、家庭、励志、男人、女人,星座等等,读后不疼不痒,满脑子乱七八糟。
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听听音乐,放松心情,放空大脑,陶冶情操,有时间去影院看有意义的电影,除了工作,读书,锻炼,其它时间用来休息。
关于锻炼
跑步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一日三餐,两天不跑就会饿得发慌,关于跑步曾有过太多的感慨,2017年参加长春马拉松后,散文《我的国际马拉松》还上了当地周末报的头版头条。
曾经历过多少风霜雨雪,曾有过多少次放弃的念头,可仍然一边放弃,一边坚持着,以前不懂得跑步是冥想的一种,只知道跑步后身心愉悦,大脑清醒,2018年每周至少跑3-4次,像跑步群书友所说,跑到天荒到地老,持续不间断。
2017年的“忙乎”,占据了太多的健身时间,由原来的每周最少3次健身房力量变成了两次,甚至一次,好在有一年的训练基础,2018年要实行自己的健身计划。
每天专注两小时,在不焦虑中前行,在不慌乱中遇到期待的自己,下一个年会的总结,要不愧于心。
201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