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踏着蒙蒙细雨登上了开往清华园的大巴车,开启了今天的游学之旅。一路欢歌,一路秋色,不觉中来到清华园已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
踏进清华园的那一刻,可谓心潮澎湃:作为中国第一学府,历来就是有志青年梦寐以求,心向往之的学术圣地。能够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能够贴近最前沿的学术理论,真可谓此生无憾!然而谁又能有幸成为这天之骄子呢?迎着清新的空气,早已心驰神往。
一、文化清华
穿过写有“清华大学”校名的二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清华学堂”和“大礼堂”。这两座有着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古建筑曾是清华文化的诞生地。驻足门前我仿佛又听到100年前的王国维,梁启超那掷地有声的演讲,似乎又看到钱学森,竺可桢等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的身影。
二、文学清华
沿着甬道绕过“大礼堂”有两座亭,一座拾级而上,名曰“闻亭”;一座临湖而建,名曰“自亭”。不难看出这是为了纪念两位有民族气节的清华教授闻一多和朱自清先生而建。1946年7月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出席了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发出了历史的最强音,当晚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倒在了血泊之中,但掷地有声的“最后一次演讲”却永久地回荡在华夏民族的最上空。“作为诗人的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闻一多先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拳拳赤子心。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优美的文字,宁谧的气氛,走在荷塘边的小路上,似乎又嗅到了70多年前的那份芬芳。现在的小路一尘不染,已不再是往昔的小煤屑路;然而诗人的灵魂却总是让我们感到他不朽的芬芳。
三,风景清华
“秋色湖光两相宜。”漫步清华园,感受到的不仅是浓郁的学术氛围,亦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感谢秋天把这么绚丽的秋色赐给清华园。尽染的层林,各色的花木,如茵的绿地,斑驳的树影。我想如能有幸坐于树下,翻开一本书来,也是难得的享受。
四、学术清华
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顶尖级高校,世界双一流大学,在科研技术和学术研究上早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占鳌头!这里是孕育科学家的摇篮,这里是科学研究的主阵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理念下所影响的一代又一代科学精英早已用他们博大的情怀和精妙的技术服务于社会的各行各业。
沐浴着沁人的秋风,感受着浓郁的学术氛围,我想学生们一定也有如我一样的感受。直到今天五班孩子的话依然响在耳畔:即便考不上清华,北大,我也要拿出清华的精神,奋斗在求学的路上。
我想赵老师组织的一天清华之行,无非也在传递一种信号,昭示一种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