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整个晚上的《The Wall》,Roger Waters的133分钟的类似于音乐电影的一场演唱会。第一次知道这部作品,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物,也是第一次知道Pink floyd。我在下面评论说: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会由一个恢宏并且深刻的主题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部作品反映的内容很多,我只能将我今晚印象最为深刻的和最为直观的印象表达出来。最深刻的是战争对一个人的影响,从少年直至中年,甚至是一生。因为战争让一个孩子失去父亲,从而导致整个人生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战争这个话题,我们这代人最没有发言权。因为从未经历,所有的最直观的感受只来自于历史书本,电视上的画面,甚至亲耳听到的都很少。就算新闻联播里出现的恐怖分子的袭击,微博里转发的别的国家拿着枪参战的孩子,我们都只会觉得陌生,而没有恐惧感。
我第一次对战争都强烈感受的是上大学时,在林大听英文电影赏析课,一个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女老师,播放那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她一边讲解一边哭,后来索性不讲了,嚎啕大哭,直至下课她都没有再讲出一个字。我那个时候无法理解,但是却能感到那种深深的悲伤。直到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本书,是白俄罗斯女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我还是想你,妈妈》,这是一部由幸存者叙述的回忆录,但全部是由孩子的视角来讲述,也就是在1941-1945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这些全部都是不满16岁的孩子的亲身经历,”我是一个没有童年的人,代替我童年的———是战争“。”我已经五十一岁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我还是想妈妈。“书中有许许多多来不及说再见就要奔赴战场的父亲,许许多多在逃亡的过程中与母亲走散的孩子,许许多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丈夫姐妹和孩子被敌人杀害的母亲。这些都是最普通的人们,许许多多的电影和书籍里并没有他们的名字,可是他们遍地都是。
很多的时候,我都在想,那一辈的人究竟是这样熬过那些岁月的。我看到《The Wall》的时候,我觉得那些因为战争带来的阴影从未消散。他们隐藏住自己因为失去亲人的痛楚,以及面对战争最为直接的恐惧,日渐压抑。
片中,两个头发花白的人说道:所以有两场战争夺去两个儿子对父亲的回忆?
是的。
后来,演唱会的屏幕上出现的这段话很震撼:
每把制造的枪炮,每艘下水的战舰, 每只发射的火箭
最后都象征着——
偷走饥饿者的温饱,受冻者的衣物。
片中微醉的男人说:所以我要去安济奥,去看看我爸爸艾瑞克的墓碑。我突然眼眶发红,想起书中最后一看到就要流泪的那句话:我不懂他们所说的什么叫———失去了音信。我久久的等待着爸爸,一生都在等。
(愿世界和平,永无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