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曾奇峰老师“看见理解孩子的那些毛病”
老师强调一个人的性格,受遗传和早年经历两个方面的影响。
遗传那个部分,不可改变、也不必改变,要像尊重指纹的特征性一样,尊重每个人的天然个性特征。
受经历影响的那个部分,如果没有明显地压抑这个人的各种功能、没有太大影响到他的成就和幸福,也是需要尊重的。
从现在家庭多出现的问题:磨蹭、挑食、注意力不集中、打游戏等方面老师做了延伸。有时候我们对待孩子的各种“毛病”会情绪失控,一方面是怕自己承受不了孩子毛病带来的后果所以焦虑发泄情绪;另一方面是放大孩子的“毛病”,就像一张白纸有一个黑点,我们只看到黑点却看不到大片的白纸。这两点分析,让我感受深刻。
曾老师谈到尊重性格:对一个人的习惯或人格层面的东西,心理学上并没有可以制造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招数。当我们太希望别人改变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犯这样一个“错误”:攻击别人的独立人格。因为我们是父母自认为高高在上,有权看到他的“毛病”进行指责,发心是为了他好,但如果改变沟通习惯,用正面描述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可能更容易接受,而没有逆反的心理。这需要作为父母的我们学习和付诸行动。
一个人在内心舒服,感受到被爱和关心时,他会有力量发自内心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