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丝绸之乡,自古丝织业发达,为中国丝织中心之一,被誉为“丝绸之府”。为满足宫廷需求,自元代起朝廷就在苏州设立织造局,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顺治三年(1646)建织造局,又名总织局,康熙十三年(1674)改为织造衙门,亦称织造府或织造署。苏州织造署与江宁、杭州织造署并称“江南三织造”。苏州织造是明清两朝在苏州设局织造官廷所需丝织品的皇商。明代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依旧制。
顺治时曾由户部差人管理,不久仍归宦官的十三衙门。康熙、乾隆每次南巡江南,在苏州均宿于织造府行宫。苏州织造署为皇室督造和采办绸缎的皇商衙门。织造署的织造为五品官,因为是钦差,实际地位与一品大员之总督、巡抚相差无几。织造往往是皇帝心腹,随时能够密奏地方各种情况,也可以说是皇上的耳目。康熙二年(1663),改由内务府派官就任。在任最久者为李煦,从康熙三十二年(1693)到任,至六十一年(1722)雍正帝即位后罢官,达三十年之久。苏州织造有密折奏报各处情况的任务,李煦所报,屡受康熙帝赞赏。雍正十三年(1735),废密折。然从李煦任上开始的每月具奏晴雨录及粮价单,仍继续执行。道光元年(1821),上谕谓与江苏巡抚所报重复,始废。现在的苏州市第十中学就是苏州织造局的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