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宝偏瘦,体质还行,但体重身高都不达标。
这是我和先生因育儿理念分歧诟病最多的地方。他总归心疼孩子,瘦不拉几的,尤其是孩子洗澡时,总会不经意就说宝贝,你看瘦成排骨了,要多吃饭啊!
在入园以前,总是多次试图说服我喂孩子吃饭。而我又是属于穷养男孩的“狠心妈妈”,当然这里的穷养是指男孩子要早点学会独立!不吃饭?那就自己承担饿肚子的后果。
反正我是很少喂饭的,只是通过烹饪孩子喜欢的品类及烹饪方式来吸引孩子的胃口。
关于孩子偏瘦体质,其实我也是不担心的,因为虽然偏瘦,但还算健康,抵抗力也不错,且也未发现缺哪样元素。
2
虽然小宝是刚满3岁入的园,是班里年龄和个头最小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总体还算可以。
但就在昨天,老师大概说了一下孩子的饮食表现(可能出于对当天园内菜品的不喜欢,孩子吃得非常少),于是和我交流孩子在家里的情况,是不是有部分菜品不那么爱吃。
这几乎说到我的痛处,孩子对喜欢吃的东西可以吃一箩筐,但不喜欢的是一口不沾。
尝试过让其饿肚子,但他就是饿着,也不吱声,默默地忍受着,最多中间喝一点水和水果。(不得不暗自佩服孩子的“意志力”,抓狂中)
早上入园前,没有给孩子吃东西的理念和习惯,毕竟既然已送入园,就要让孩子去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作息。
但放学后,园外的小摊贩多了起来,各种美食诱惑下,加之其他家长(更多是隔代长辈)总是怕孩子饿着,买一些食物给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小宝也有要求了。
最开始,是秉着孩子在幼儿园一天了,在家长面前撒一下娇,想吃什么便满足一下吧。
可是,孩子有了第一次"得逞“,第二次继续要求,第一反应是拒绝的,但拗不过孩子园外”撒泼“--赖着不走,为了顾全面子,于是又妥协了一次,只是选择了牛奶类。
接下来我也有了给孩子准备小食品的习惯,而每次孩子也经常问起我背包里有什么的惯性。这才让我惊觉,我这是在纵容着孩子!
如果养成这样一个吃零食的习惯,孩子在园内的晚餐不会好好吃,回到家后的补餐也吃不了多少。
卢梭在《爱弥儿》里提到,凡是你打算给他的东西,他一要就给,不要等到他向你乞求,更不要等到他提出什么条件的时候才给他。给的时候要高高兴兴的,而拒绝的时候就要表示不喜欢的样子;不过,你一经拒绝就不能 加以改变,尽管他再三纠缠,你也不要动摇;一个“不”字说出去,就要像一堵铁打的墙,他碰五六次就会碰得精疲力竭,再也不想来碰了。
所以,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可是适当满足,但不能一味迁就,让其养成习惯。
而在拒绝方面,虽然动用了同理心,但不坚定的拒绝,都白搭。
孩子挑食的问题,吃太多零食(偏甜的多)固然是最大的根源。
零食热量高,脂肪多,容易饱腹,且甜食口感更好,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觉得饭食清淡而拒绝吃或少吃。
孩子最近越来越执拗,除了年龄上有更多自主想法外,也因为处理得不够恰当。不该他做的事情,行动上辅助其去做,但嘴巴里巴拉巴拉得多,一下提醒他注意这个,提防那个,为什么如此一大推道理扑面而来。
而我也认同卢梭在爱弥儿里提到的:凡是他不应该做的事情,你也不要禁止他去做,只需加以提防就够了,而且在提防的时候也不用对他解释其中的道理。
好在现在察觉也不晚!
3
改进之处:
1.提前和孩子商量下次去接孩子时妈妈会带一杯牛奶过去,但之后便不在备零食在家,吃饭要好好吃,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
2.改变饮食惯性,对孩子暂时不爱吃的菜品,经过其他方式(例如搅成泥混在爱吃的上面),但不告知,让其慢慢接受;同时加强挑食方面危害的绘本普及及电视视频普及;
3.一日三餐按时准备,不备零食在家。若闹,让其哭一阵,不要不忍心,待其冷静后告知为什么,或用其他玩具或方面转移注意力;
4.鼓励孩子多去尝试新的挑战;对某一行为,若拒绝,便不再加以改变。
5.再一次清楚意识:不要做完美父母,也不可能是完美父母。秉持尊重孩子,尽量给其自由,但方式方法要多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