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故乡,我们已只是远方客

故乡.jpeg

故乡,一个多么美好的名字,念起来就让人热血直冲头顶。年轻的时候,并不知道故乡对于一个异乡客的意义,也只是在多少个不眠之夜将他乡作为故乡。回想这么多年来,我与故乡的来来往往,不得不感慨,我们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感觉也从熟知到渐渐的陌生。再回到故乡,我也只是一个外来的客人。
我出生在这里,在故乡的怀抱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这里不是什么丰腴之地,还极度缺水,庄稼生长要靠老天爷下雨,连这里的水井大部分也是作为水窖来储水用的。把雨季的水存起来,旱季到来,人才有水喝。
所以,雨季的故乡,是她最美丽的时候。干涸的河床有了水流,青蛙来了;两边浅滩上长满了青草和各种野花,蝴蝶和蜻蜓也来了;白天日照炎炎,不知疲倦的知了来了;仲夏夜清风徐来,萤火虫也来了。农闲时,牛儿马儿在山岗上吃草,优哉游哉的;做饭时,家家户户炊烟袅袅,桌子上的饭菜虽然简单,却还是那么诱人!这里的夜,天空中只有一颗月亮,却有数不清的星星,牛郎织女就坚守在银河的两边……我小时候在屋顶上过夜,抬头就能看到。
在故乡,我上了小学,做了班长,给同学们讲从哥哥的初中课本上读来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还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闹“肝炎”,我们一起去山坡挖“茵陈”;国家建三北防护林,我们一起摘“槐角”,说不定西北的某一棵树就是我采摘的种子长出来的呢。
我就这样简朴而快乐的度过了小学时光,考入了县重点中学。之后,便是一个个的新词,“寄宿”,“大学”,“工作”。学生时还有寒假暑假,能在村子里待上两个月;工作后就忙了,一年只能回来个两三回。故乡由此也离我越来越远,我对故乡回归的动力,多半儿也是回家过年。
每次回到故乡,我总会到小时候生活的地方转一转,看一看。只见山河依旧在,不见故人翩翩来。今年回家过年,变化尤甚。“新农村改造”后,河底的老房子都被推平改成了良田,并建立了规范的“泄洪渠”,已经是翻天覆地了。“育红班”、“董家沟村小学”、“老宅”、“王家巷”、“刘家巷”都已经没有人,老房子年久失修,就剩下断壁残垣了。
老房子逐渐坍塌,新房子越来越多,认识的人越来越少,原来不认识小孩子们也已经长大成人了。我在心里问,这还是我认识的故乡吗?我和故乡之间,好像越来越不认识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贺知章的这首诗写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