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之前有位家长报名情绪赋能提分课程时告诉我,她孩子刚上初一时,成绩还可以,在班里交的朋友,都是跟他成绩差不多的同学。
后来功课越来越难,她孩子有点跟不上了,成绩慢慢开始下滑,然后他就感觉有点自卑,不好意思再跟那些成绩比他好很多的朋友玩,转向去结交成绩跟他差不多的同学做朋友。
慢慢地,他成绩越来越差,结交的朋友也不断地更换,现在跟他一起玩的,基本都是班里成绩垫底的那几个同学了。
你觉得,这是不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家长既然能发现这个问题,自然也跟孩子聊过,甚至还让孩子在过生日的时候,去请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来做客。
但没有用呀,她孩子就是不好意思去跟比他强的人做朋友。
你说怎么办?
这个问题的症结点,在于孩子持有这样的看法:成绩好的同学,可能会瞧不起成绩不好的同学。
有可能是以前他被成绩好的同学嘲笑过,或曾被老师因为成绩不好而责备过,或是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在他心里留下了阴影。
现在时间过去那么久了,他可能已经忘记当初发生了什么事,但这些经历所留下的阴影,还藏在他潜意识当中,影响他的看法和行为。
如果孩子没有改变内心深处的这个看法,他是很难突破自己走出来的。
幸好,情绪赋能提分的方法,不一定需要追溯问题的来源,而是可以直接通过改变情绪,来改变一个人的行动力和学习状态。
随着自己的能力强大起来后,原来的那种自卑情结,很可能就慢慢消散了。
为什么呢?
因为学习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学,怎么学,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跟其他同学的看法没有任何关系。
“我命由我不由天,更何况你那些同学还不能代表天,对不对?”
在电话指导的时候,这句话一说给那位孩子听,他就笑了。
行,能听懂,就有戏!
后面就是大量的实践了,把情绪赋能的方法,用在所有跟学习有关的流程上,越用就越有效,越用就越有信心。
②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缺乏执行力,而是缺乏好的鼓励。
“你不认真学,就永远考不上好大学。”
“你不好好听课,就更加不会做作业。”
类似这样的“不”字句,充斥在许多家庭的亲子沟通中。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老板常常对你说:
“你不学习,就永远得不到晋升。”
“你不加班,就永远拿不到奖金。”
你又会感到有多激励你呢?
孩子爆发出真正的执行力,来自于孩子的行为得到了正面的肯定,而不是来自于负面的打击。
“哎哟,不错呀,你这次朗诵的声音很响亮,比原来流利多了了,一会儿奖励你一起看迪斯尼动画片,好不?”
“耶,你这次的作业学会自己把出错的地方检查出来了,很棒呢!今天你做作业节省了30分钟,一会儿我们下楼去玩,OK?”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很道理?
但问题是,你孩子怎样才能做到朗诵声音很响亮?
怎样才能做到自己把出错的地方检查出来,做作业节省30分钟?
如果家长无凭无据地瞎夸孩子“你好棒呀”,孩子会买账才怪!
所以,鼓励有没有效,关键要看你的鼓励是不是有根有据!
这个卡点可以通过情绪赋能的方法来处理,让孩子实现冷启动,先取得一些学习上的小成功,然后家长就有机会真实地鼓励孩子,激发出孩子的更大行动力。
③
最近陆续出高考成绩了,全国1000多万的高考生和家长都在忙着选学校、填志愿。
说实话,现在高考改革了,这填志愿也成了一项技术活,不少学生和家长也是费尽脑筋,还是很纠结到底读什么专业和选什么学校比较好。
有资源有条件的人,就去找专业的志愿填报师来帮忙了。
如果你身边找不着专业靠谱的志愿填报师,但又不想乱填一气耽误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可以参考一下这个三圈筛选法。
画3个圈,分别列举所有你孩子喜欢的、擅长的,以及未来市场里能赚钱的领域,这三者的中心交汇处,就是你孩子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方向。
④
还记得我上周发圈提到过的这种学习瓶颈吗?
就是有些孩子其实也挺努力的,以前也有过取得好成绩的高光时刻,但后来失去优势了,信心比较受挫,就提不起学习的劲头。
这类孩子运用情绪赋能的方法,提分效果很显著,有的还相当快。
比如这位孩子,星期天刚做的指导,第二周的星期四放端午假回家,就很开心地拿起妈妈的手机给我报喜。
孩子之前数学考试只有80多分,有点信心不足,所以只定了一个考到90分的目标。
结果,她运用情绪赋能的方法后,才过了短短几天,就超额达成目标,考到了99分,老师也夸孩子这次进步很大。
如果你孩子也曾经有过学习成绩不错的时光,但现在遇到了重大瓶颈,难以突破,私信我:情绪赋能,我来帮他梳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