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阅读的意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的阅读量却在大幅下降。
有人刷微信、刷新闻、刷抖音,却已经很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阅读有什么用?
有人问:
我以前读过很多书后来都忘了,读了有什么意义?
有人答:
你以前也吃了很多饭后来也忘了,又有什么意义?
阅读意义就是:
那些吃过的饭,已经长成了你的骨肉;
你读过的书,同样也长成了你精神的骨肉。
会问这个问题的人,多是不读书的。于是他们不知道,阅读和不阅读,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倪元璐说:当以读书通世事。
朱舜水说: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陆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
林语堂说: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
阅读,是为了遇到自己想遇到的人。
阅读,是为了成为一个有趣味会思考的人。
阅读,是为了不让自己变成讨厌的那类人。
阅读,是为了看懂这个世界,不迷茫就不会迷失。
阅读,是为了治好自己的愚蠢和低级,用更有深度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阅读,是透过书籍,透过别人的显性知识,让自己获得进步的很好的方法。
阅读虽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广度。
于丹说:
我把现在的阅读分成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
所谓有用的阅读就是为知识的阅读,为了拿一个文凭,为了在职业中提升自己的阅读。在这个时代,有用的阅读当然是重要。
但是,比这更美好的境界是无用的阅读,就是为生命,为成长的阅读,它不见得会给你一个直接的文凭,不一定给你专业的技能,但是它让你的心灵辽阔,给你幸福和安全感。
易中天说:
读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谋生的,一种是谋心的。
谋生的书你去看它,可以获得利益,是有用的;
谋心的书无用但可养心,养生之道首在养心。
我觉得阅读的目的可以归类为:
* 读以致用
* 读以致知
* 读以致乐
* 读以修为
* 读以无形
前四种阅读的目的大家应该懂,也是大多数人选择阅读的目的。
最后一个的意思是,有时我们或许并不清楚目的,却还是选择经常性的阅读,此时阅读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意识的习惯。
阅读于这些人而言,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道德经讲:“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阅读的作用并非那么具象化,但它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提升你
02阅读的困惑
还有很多人知道阅读有用,却依然无法坚持阅读。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阅读经历:
翻开一本书从第一页开始看,然后看几页之后,坚持不住,然后放下;过几天重新拿起来,但是想不起来前面读了些什么,于是从头开始看;然后没坚持住,再次放下;又过了几天,再来……于是陷入不断回头看的轮回,最后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这类人的困惑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没时间
有人会说:实在太忙了,没有时间阅读。
没时间是最方便的借口,其实你不是真忙,只是没有给阅读留时间。因为你没有阅读的习惯,没有认为阅读很重要,所以你不会愿意花时间用在阅读上。
2. 读不懂
有人会说:看了几页好似看天书,看不懂。
看不懂那可能是你书选的不对。有些人是被动阅读,即随便选一本或者别人读什么自己也跟风阅读,实际可能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
3. 读的慢
有人说,我看书太慢,一本书要看很久才看完。
好多人看书有一个执念,就是一定要把这本书一页一页读完。这种阅读方式其实停留在最初级的基础阅读,就是识别书中的字和语句。我们处于高效的时代,因此也要学习高效的阅读方法,否则你便还处于蛮荒时代。
4. 读多少书
有人说,我要给自己设立目标,每周读一本或一年要读多少本等等。
刚开始,大家会注重数量,进入追逐谁一年读了多少书的较量,其实追求阅读数量没有作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也收效甚微。
5. 读什么书
有人说,我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该选谁的书。
信息爆发的时代,书的选择越来越多,然而人们反而有了选择困难症,在眼花缭乱的众多书籍中找到优质的读物越来越难。
阅读的困惑又何止罗列的这几类,但若有心又何愁没有解决之道。
阅读,要先学会阅读再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让阅读更快更高效。
03 阅读的方法
很多人会很奇怪那些一个月读了很多很多书的人,难道他们不吃不喝只看书?难道他们有什么特殊的阅读能力?其实用对方法你也可以。
《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随着阅读层次的递进,其实就是阅读方法的提升。
一、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也叫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这个层次属于分层阅读含义里面的能力层次,属于能力基础。
这个层次应该逐步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① 明白字词句子的含义,即知道说的是什么。
② 学会不同领域、不同目标的分类阅读方法 。
③ 拥有提炼观点、转化观点、比较观点的能力。
小结: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也叫略读或预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通过阅读目录结构和序言,索引等部分,快速了解一本书的结构。
检视阅读再细分可以分为两种:
系统的略读: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了解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是一种非常主动的阅读,一个人如果不够灵活,不能够集中精神来阅读,就没法进行检视阅读。
略读的建议:
① 看书名页和序,看懂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② 研究目录页,梳理结构和主题,抓住重点;
③ 检阅索引,快速评估书涵盖的议题的范围;
④ 出版者的介绍,一般会有介绍此书的主旨摘要;
⑤ 挑几个篇章来看,初步研究此书是否值得精读;
⑥ 看看后记,一般作者会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观点重新整理一遍的。
粗略的阅读:从头到尾快速通读,碰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初步分清主次,建立从整体到局部的认知基础,为后续有重点的深入分析阅读打好基础。
小结: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检视阅读的目的是搞明白这本书在谈什么。
三、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也叫全盘阅读、完整阅读或者叫精读,就是要咀嚼消化一本书,重在理解。
分析阅读其实就是为了搞明白4个问题:
① 这本书整体在讲什么?
② 作者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③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④ 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小结:这个层次的阅读,目的是我读这本书之前我有什么疑惑,这本书解决了我哪些疑惑,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四、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也叫比较阅读,是最复杂最系统的阅读。主题阅读就是带着一个具体的问题,去一堆书里面找大答案。
主题阅读中有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主题阅读
准备阶段: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就你的主题建立起清楚的概念。
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的书籍,浏览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进行比对阅读。
小结:这个层次的阅读,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04 阅读的分类
讨论阅读的分类,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目的、作者类型等等很多层面来分类。而本篇我想分享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阅读分类概念。
《越读者》一书中,作者郝明义根据人们的日常饮食分类:主食、美食 、蔬果、甜点
将阅读比喻为思想饮食,也将阅读的类型分成了四类:
1. 主食阅读,又称为“生存需求的阅读”
有些阅读是为了寻求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一些现实问题地直接解决之道。这一类很像是让我们有饱足感的主食。
2. 美食阅读,又称为“思想需求的阅读”
有些阅读不针对人生现实问题提出直接的解决方法,却可能帮助我们从间接却非常根本的方向,思考这些问题或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种阅读可以帮助我们体会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很像是饮食分类里的“美食”。
3. 蔬果阅读,又称为“工具需求的阅读”
有些阅读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可查询的工具,帮助我们查证阅读过程中不了解的字义、语义、典故与出处等,就好像饮食里的蔬菜、水果。
4. 甜食阅读,又称为“休闲需求的阅读”
有些阅读没有目的,不为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也不为了寻找思想的结晶,更不是为了查证或参考,这类阅读的目的就为了娱乐、消遣,是一种休闲活动,就像饮食里的甜食或零食,追求的就是口感。
小结:
① 主食阅读:生存需求阅读,为了解决现实问题。
② 美食阅读:思想需求阅读,为了寻求共鸣。
③ 蔬果阅读:工具需求阅读,为了查证或参考。
④ 甜食阅读:休闲需求阅读,为了娱乐消遣。
饮食分类因人而异
阅读饮食里,主食、美食、蔬果、甜食的分类,因人而异,各有各的分类标准。对你是主食的,对我可能是美食;对我是美食的,对他又可能是甜食。
不管你如何定义自己的四种饮食分类,不要忘记两件事:
1. 总要有主食、美食、蔬果、甜食的分类。
2. 饮食的重要,贵在均衡。无论你个人如何区分四类饮食,区分之后,总要维持均衡的吸收。
知道《越读者》书名为什么是“越读”不是“阅读”吗?越的意思就是越界,作者旨在推广越界阅读,做到营养均衡。
如林语堂所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人人所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个环境或某个年龄中一个人所必读的书。
你不只在自己始终擅长、钻研的知识领域之外,至少能再深入钻研另一个知识领域,并且可以体会到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相互激荡、相互滋生的美好。
知识,在你面前交织成一片绵密无比的光网。光网上每一条线的每一个光点,都逐渐相互沟通。你可以随意从任何一个角度提起知识光网,任意挥舞,自由自在。
之所以想分享《越读者》的四类阅读分类,就是想建议大家要广泛阅读,不要只阅读自己喜欢的类型,成为越读者。
好了,今天关于阅读主题先分享这么多,除了今天分享的几点外,阅读还有很多技巧,如果读者也有自己对阅读的见解,也欢迎在留言区留言互动。
身体和心灵,至少有一个在路上。
祝福大家都能在阅读中获得奇妙的心灵之旅。
愿大家生命灿烂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