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老书”,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鲁宾逊漂流记》。不夸张的说,读得很吃力,因为目前我也是在学英语,水平有限。而且读这样的大作,没有一定英美文学的功底,没有掌握相当的时代背景知识、历史常识,是非常吃力的。就好比,都是中国字,读我们国家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如果没有相当的历史、文化常识,即便我是地道的中国人,也是读不懂的。(事实也是如此,我从未完整的通读过一遍《红楼梦》,真是汗颜!)
不过,虽然在读《鲁滨逊漂流记》时,进度很慢很慢,类似蜗牛爬,不过心得也是有一些的。别的不说,就是这个小小的介词before 就让我体会良多。
《鲁滨逊漂流记》,我读过的两个章节中(汗颜!仅仅只读到两个章节),before 出现的次数也不算少了,奇怪的是,跟英美国家现在的使用习惯不同,before 这个词在老以前(至少在丹尼尔.笛褔生活的那个时代)既可以跟随代表“时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从句,也可以在before的后面放置代表“地点”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从句。例如:
1.We can get to the Post Office before you come back home. 在你回到家之前,我们可以先行抵达邮局。
2.There are lots of people before this mill, and they are carrying thousands of packs of flour .在磨坊前,很多人在搬运袋装的面粉。
而现在,在英美国家,before大都用于表述“时间”,很少用来表达“地点、位置”了。用来表示“地点、位置”的意思的话,即“在……前面”,大都使用这个短语:in the front of 。如果不信,你可以去查查现在英美人写的文章,证实一下。
类似于before用法的改变,这样的词汇,还有很多。有的词汇,沿用至今,其念义、用法均没有变化;有的词汇,发展到现在,已经是“面目全非”;有的词汇,则已经彻底被扫进了历史的“角落”,躲在深闺无人识。
语言是鲜活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语言”,都有自己深深的“时代烙印”。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它们,都在那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耐着性子、小心翼翼地掸去它们身上的灰尘,重新去解读它们,重新去审视自己。
终身学习,我在路上,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