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天读书打卡第102天
《认知觉醒》作者:周岭
很多人以为一本书只要读完,读书的过程就结束了。
事实上,阅读只是整个过程的开始,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实践,比阅读本身更加重要。
很多人的阅读仅停留在表面读的时候,觉得这里好有道理,那里好有道理,读完之后就不闻不问了,然后迅速转移到下一本书中,这种满足于录入的阅读,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一段时间之后再去翻这本书,就好像之前没有看过一样,所有的痕迹都烟消云散了。
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的多。
阅读仅仅是最表层的行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思考和行动改变自己,就像你读了一本关于冥想的书,懂得了冥想的100个好处和100种方法,但从来不练习,也不如你只懂得一种好处和方法,但能每天持续冥想10分钟。
这也回答了另外一个问题,阅读的深度比速度重要,阅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读得多 读得快并不一定是好事,这很可能是自我陶醉的假象。
如果读书只是完成了文字扫视,但并不真正理解,那又有什么效率可言呢?如果阅读只是知道了那些道理,而自己并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改变,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读书慢不要紧,即使你一个月只能读完一本书,但能读通,读透,产生巨大的改变,那也比三天读一本书不知要强多少倍。
只要紧紧盯住“改变”这个根本目标,很多阅读障碍就会立即消失。
比如我们根本不用在意自己读后记住多少内容,即使整本书都记不起来了也没关系,只要有一个点,一句话触动了自己,并让自己发生了改变,这本书就没有白读。
所以,面对海量的知识,你根本不需要焦虑,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可以气定神闲的看着周围的一切,看着有些人极其焦虑的追求速度,刷阅读量,收集了一大堆和自己实际需求并没有太大关联的知识。
如果你有了那种感觉,说明你基本上已经跳出大多数误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