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望长安——宜芳公主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
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
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这是宜芳公主远嫁奚部的时候,途径虚池驿突然有感而发作得一首诗,因为这首诗题于虚池驿屏风之上,所以诗名为《虚池驿题屏风》。自汉带以来,和亲番邦的公主就不少,她们往往名为公主,其实真实身份只是宗室女或者后宫中的良家子。宜芳公主自然也不是真正的真正的公主,虽然她的父亲杨说是李隆基的女儿建平公主的驸马,但杨氏并不是建平公主的女儿。因为天宝三载(744年)是建平公主和杨说成婚的年份,而这俩人是半路夫妻,谁都不是初婚。天宝四载(745年)三月十四日,又恰恰是李隆基封杨氏为宜芳公主,令其远嫁奚部首领李延宠的日子。这建平公主和杨说不过结婚一年的时间,怎么可能会有一个正当婚龄的女儿。
为了把宜芳公主身份伪托成建平公主的亲女儿,所以这首《虚池驿题屏风》下附上的诗人小传中说宜芳公主是豆卢家的女儿。因为建平公主第一任丈夫是豆卢建,只是建平公主和豆卢建结婚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事情。换句话说,建平公主就算和豆卢建生有一女,那么这女儿的年纪在天宝四载的时候,最多只有八岁,依旧不到婚龄。所以,宜芳公主无论是杨氏女,还是豆卢氏女,她都不是李隆基亲外孙女。实际上,豆卢氏女很可能只是杨氏女的误传,因为史书记载这远嫁奚部的和亲公主是杨氏女。至于为什么会发现这样的误传,一来是因为当年从长安从消息到边塞也不是特别灵通,难免会有些讹误;二来主要是建平公主和杨氏才结婚一年哪能有一个到婚龄的女儿啊,相比之下建平公主和豆卢建似乎更符合一些大家猜想。猜想只是猜想,终究远嫁奚部的是杨氏女。
说来宜芳公主真是一个悲剧,因为她亲爹和后妈结婚才一年的功夫,她就被后妈的亲爹大唐皇帝李隆基安排远嫁奚部和亲去了。李隆基这样做法也算是两全其美,一是用“外孙女”作为公主和亲,显示得更为亲好嘛;二是把“外孙女”远嫁了,也好让自家闺女顺顺心嘛。从建平公主的角度,怕是她没有多么乐意看着自己丈夫和前妻的女儿成天晃在她的眼面前吧。李隆基这两全其美的法子,只苦了宜芳公主一人。虽说和亲是一桩光荣而重要的使命,但到底是远嫁他乡,骨肉分离的事情。也难怪宜芳公主会在行至虚池驿时候,大发感慨写了这首悲感的《虚池驿题屏风》。
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只是长安又岂能是可以望见的?《世说新语》有一个故事说:偏安东南的晋元帝问他的太子司马绍说,“日远还是长安远?”当即,太子司马绍的回答说,“日远,常听人他从长安来,从未听过有谁从日边来。”次日,晋元帝在宴会上,当着群臣的面又把同样的问题问了一遍。结果,太子司马绍反口说:“日近,因为举目见日而不见长安。”
宜芳公主伤感断肠处又何尝不是远嫁奚部后,繁华的长安怕是只能在梦中,抬头举目能够望见的除了太阳,也就只有那一轮明月。只是可怜的宜芳公主嫁到奚部不足半年的光景,她连故乡的日月也见不到了。因为当时边将安禄山打算用以边功邀宠,所以他多次故意侵掠奚部。于是,奚部首领李延宠为了以示叛唐的决心,他杀了宜芳公主。宜芳公主也成为大唐最可怜的和亲公主。说一个题外话吧,和亲公主虽名为公主,但其身份不如真公主。远嫁突骑施的交河公主,是阿史那怀道的女儿。杜暹任安西都护的时候,交河公主派牙官赶着一千多匹马到安西去卖,又派使者向杜暹宣读交河公主的命令,结果杜暹大怒:“阿史那怀道的女儿,有什么资格向我宣读命令!”之后,他还命人杖打交河公主派来的使者,并将使者和马匹扣留。最终和亲的公主不是天子的亲女儿,很多待遇也是不一样的。
反过来说,天子的亲女儿有几个真的去和亲了呢?在安史之乱这种无可奈何的背景之下,唐肃宗确实将自己亲女儿宁国公主远嫁了回纥,但这真是无奈可的选择。不过,真公主嫁出去后,终究是有回长安的日子。宁国公主在回纥待了也就一年的时间,因为次年她嫁得对象英武可汗就死了,她也就回国。但是很多和亲的公主一辈子都没有回到长安。比如唐肃宗的六弟荣王李琬之女儿,她开始和宁国公主一起嫁给了英武可汗,和正牌的公主比,她只是陪嫁的媵。第二年,英武可汗死了,宁国公主回国,她继续留在回纥并嫁给了英武可汗的儿子牟羽可汗,后来被封为可敦,所以回纥人也称她为小宁国公主。而小宁国公主呢,一辈子再也没有回过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