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禅修1小时40分,傍晚禅修1小时10分。
以前,禅坐1小时心识有四五十分钟去玩耍流浪、去攀缘妄念,
依靠间歇性自生的明觉,能修行十多分钟就很不错了。
现在,由于上坐很快入定,所以真正修行的时间就相对变得比较长。
从抽离烦恼入初禅,以近行定入一心境,得轻安;接着入安止定稳在一心境,得喜乐;
复又更上一层楼,喜心消融,只有乐受,舍欲生起;
此时的心才真正稳如老狗,任你八面风吹,雷霆雨露,纹丝不动。
次第以来,呼吸渐柔渐细,直至呼与吸没有了差别,然后入胎息,
逐渐的,舍离身受,无我,只有大光明禅境,只剩一颗观修的心了。
接续安静的觉察,由于细微的妄念思绪并没有断绝,多次出入二、三、四禅,
又不知过了多久,倏的一下,进入禅那,无心,进入黑色大光明中,无边处,
此时,在观修的那个我和被观修的那个禅,无分别。
以上,都是实修所得,与教法印证。
但是,教法中并没有提到的或者是教法很隐晦没有引起我们注意的,
或者是修行中的个体差异禅修的觉受,:
从初禅至三禅,细微的思惟散乱还是有的,
只不过或许因为自己有了一些功夫,这些思惟散乱会被抽离,影响不到我的禅支觉受。
但在四禅上这功夫是不顶用的,细微的思惟散乱一生起,就会从禅那中掉出来。
上师批示:不错。菩萨道四十二阶位,讲菩萨要断思惑。
禅修中很深细的思维散乱,这是后面很重要的东西。所以菩萨要断九品思惑。
初入菩萨道,不代表你证悟四禅。早期的菩萨是没有证悟到四禅的。
菩萨要二地以上到三地,才能达到四禅,才能跟阿罗汉是等同境界。
南传过于高推四禅的特征了。
首先是入禅,到了四禅在南传几乎就形成阶级了。
我们能很平等的对待关于禅定不同的位阶,这就是很难得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