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是夏丐尊和叶圣陶二位文学界和教育界泰斗所著。
夏丏尊(1886~1946年),浙江绍兴人,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价。
不但指点方法,并且着重训练,徒法不能自行,没有训练,怎么好的方法也是白说。
1
两人先取出《秋夜》来看,一行一行的默读下去,遇到不曾见过的字类,用铅笔记出,就《学生字典》逐一查检,生字查明了,再全体通读。
此预习方法非常好用。
他对着这些景物,把自己的感想织进去,就成了那篇文章。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
写作方法:从作者的角度景物+感想就成了一篇文章了。现在的写作故事+感想也是一篇文章。练习写作的时候可以一个故事+几句感想或者一段景物描写+几句自己的感想。
经验分为两种, 一种是外面的经验,一种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内部的经验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譬如说天上的星在闪烁,这是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说星在眨冷眼,这是作文说活的人对于星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差不多人人共同的,最容易明白的。内面的经验却各人不同。如果和外面的经验合在一处的时候,比较还容易懂。
这段话从阅读的角度理解可以是怎么去理解作者的文章的一种阅读方法。从写作者的角度理解可以是写作者如何写出外面经验+内部经验构成文章的写作方法。
你们能懂得多少,就懂多少,从文字里去收得经验,学习经验的方法。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
这篇文章,作者从两个中学生面对国文学习的问题入手,以故事的形式提出问题,然后借用父亲的嘴来解释作者想要说的道理,即作者在这类文章上的见解。表面看从阅读的层面着手,实际上也剖析了写这类文章的方法、结构。一层层推论出一种文法:外部经验(景、故事)+内部经验(自己的感受、推论)。文章用故事+结论(见解)来解析景物+感受的写作方法。
2
王先生讲解选文,采取学生自动的方式,自己只处于指导的地位。先叫一个学生朗读一节,在让另一个学生解释。一节一节地读去讲去,遇有可以发挥的地方,他随时提出问题,叫学生们自己回答,或指明叫某一个学生回答,最后又自己加以补充。
1,学习方法:自学,主动权给孩子。随时随地地学,要多和别人讨论。
2,文言文学习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用字的多少,二是关系词的不同。
3,方块字位置不同意义不同。
3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作文不是遇见了题目,随便花言巧语写成几句,就算对付过去了的事情。更应该知道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题目的大部分的作用在便于称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关系。
作成了最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稳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不论做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
文章的内容要比题目重要的多,应先有内容再有题目。练习的时候先有题目,再从生活中把已有的内容串在一起。作文最好自己看过,有一字不妥就要修改,直到修改到无可改为止。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精益求精,做到自己最好,这是一种态度。
4
作文、说话是一样的,在承接和转折的地方最要留心。
呆板就会表达感情不充分。
特意求深切,结果往往平平;有事无意中说几句、写几句,重行回味,却便是深切不过的了。
5
写文章第一步应该认清目标。发表的文字,预备给什么人看?
如果你们是军事专家,确有军事上的计划,你们将告诉大众以军事上抗日的方法吧?如果你们是对于外交友知识的,你们将告诉大众以外交上的抗日策略吧。现在你们是中学生,你们叫大众抗日,究竟有什么具体可行的方法没有?
这话是要把作文的方向弄明白而已。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情、意与知识,虽方面不同,实是彼此关联的。情意如不经知识的驾驭,就成了盲目的东西。
第一步认清目标,即文章是写给谁看的,然后弄清楚那你想要读者看了后去干什么?怎么干?这很重要。
6
时代有一定的特色,读古人的书需要留心他的时代,古人并不对你说谎,但你一不小心也许会成为时代的错误者,上很大的当呢。
7
修改
1,用词、用语不适当。该用这个词的,却用了那个词;该这样说的,却那样说了。
写作上用词是要推敲的,词不达意的毛病可能大家都会注意,但如果一个词容易引起歧义,最好也不要用,需要备注你所表达的意思。
2,意义的却略和累赘。一句话里,意义没有说全,就不成一句话。反过来,说的太罗嗦了,把不相干的东西都装了进去,也同样的不成一句话。
这种毛病的病因在于不曾把意义想周全,便提起笔来写;如果作者的言语习惯不良,平时惯说那些支离的、累赘的话语,写起文字来也就有这样的病象。
3,意义不连贯,欠照应。一句话里,前后不连贯,一串话里,彼此不照应,这也是重大毛病。
8
游记本来有两种写法。像你所说的,把走过哪里,到达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平平板板的记下来,这是一法。依了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表现出来,犹如用画笔作一幅化一般,这又是一法。
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能把印象写出,却同画一幅风景画一样,这就是描写了。
一般学生作文,不懂的印象的描写,总是写着"美丽呀” “悲痛呀” “有趣呀”“可恨呀”,接二连三地写着。我对他们说,这些词语协商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为它们都是空洞的形容,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感染力。必须把怎样美丽、怎样悲痛、怎样有趣、怎样可恨用真实的印象描写出来,人家才会感到美丽、悲痛、有趣和可恨。注重随时随地观察,收得真实的印象,用作描写的材料。
截取一段来着手,叫做部分的描写。大概印象的描写同时须是部分的描写。如果要一无遗漏,从出门写到回家,就难免有若干部分是平平板板的记叙了。
也不限于游记,除了说明文字和议论文字,都可有两种写法,一是通常的记叙,一是印象的描写。
1,本文是写作方法的解说:一是记叙法,一是印象的描写
2,这两种方法也可以用于来写人物(细节的描写):《大猫绘本作文》《小石潭记》《背影》《刺勒歌》
9
读书与作文实在是两件事,应当分别看待。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起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的好,也只是写陈言老套。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 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 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日所度过的书中某处有联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
对于目前你所经验者的食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
我还希望你于有字的书意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务上获得触发。
10
国学是一个异常不妥当的名词。文字学是国学,历代各家的本体论、认识论是国学,《尚书》和《左转》是国学,诗词歌赋也是国学。好比不伦不类的许多人物穿着同一的外衣。
缘故当然不止一端,而把本国的东西看的特别了不得,对它抱着神秘的崇奉观念,却是重要的一端。
统而名之曰“国学”,这个含含糊糊的称谓里头就包含着不少珍贵的意味;差不读说,谁要去亲近它,是只许从它那里拾一点宝贝回去的。既然有人把国学看做珍贵的宝贝,自然来了反响,另外有人把它看做腐败的骸骨。实则双方都是一偏之见。
对待思想、学术不能凭主观的爱憎的,最重要在能用批判的方法,还他个本来面目。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要考究出思想、学术和时代、社会的关联;它因何发生,又因何衰落。这样的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思想、行为最有用处。
这篇文字在今天仍然有意义。而且这是一篇对待学术的方法论。
11
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词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思想内容是靠多多数多体验的。普通人只有普通人的思想,无法可求速效,只好终身修养。一般人平常所犯的毛病是文法的不正与用词的不当。
我们真要语汇丰富,只留意于普通用语是不够的,须普遍的留意于各地各种人的用语才好。
词的情味可从号几方面辨认,有的应从字面上去推敲,有的应从声音上去吟味。每遇一词,于确认其意义外,再从各方面去领略其情味,这是很要紧的功夫。
12
文字只是发表思想感情的工具,思想感情须从各方面收得,只偏重了文字,结果文字也就空而无实。
有了中心思想,有了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得出文章。第一步先须把材料分别选择,寻出材料与材料的关系,使成为若干组,某组材料该怎样用,用在何时何地,非自己仔细不知不可。捉住了中心思想,将材料从正面反面旁面多方引用,不可专固执着一方面。
背景的功用,在乎借了周围的环境把事物衬托,使事物的情味表现得更明显。
远近法的文句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最多。描写景物的文章本身就是写生画,所不同的只是绘画用形象色彩写,文章用文字写而已。
13
《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
这篇文章很朴实,描述了生活中乐华要离开学校的场景,有些生活的无奈,也透着人们在这种无奈中的希望,日子总要过下去的。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换种态度去过人生,总归是会有些不同的。似乎看不到写作技巧,却又感觉一切娓娓道来。
我先看了这篇文章,看到题目的时候,我想的居然是绘本,误以为在上世界30年代,就有先贤推崇绘本了。或许是绘本的雏形“话本”。事实上,我完全没有想到不用文字写的书就是生活,是生活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最初想在今天的社会即便是体力劳动也离不开文字的书,转念一想,再多的文字描述知识,也是要经由时间才能体验到的,所以任何时候,体验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又有些偏颇了。
14
小说与叙事文
1,小说,作者对于这个房间的位置以及房间里的一切陈设,就非胸有成竹不可。
2,小说的作者还得留意时令,然后自然景物、人事季节,才和叙述到的故事相应。否则要闹出夏天开梅花,冬令收麦子的笑话来了。
3,小说里写一个任务就又一个人物的性格。同样碰到一件事情,第一个人物非常高兴,第二个人物却看得很淡然,第三个人物竟忧愁起来了,这因为它们处境和性格不同的缘故,并且一直叙述下去,那三个人物的性格必须始终一贯;即使高兴的变得颓唐了,淡然的变得热心了,忧愁的变得快乐了,也须有可能得因由,无理取闹的乱变是不允许的。
4,小说不一定要根据实事。即使根据着实事,还得含有其他的东西在里头。那其他的东西才是小说的本质。作者从那些实事中看出来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
5,小说的作者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并不特别说明,让人家看了他的叙述,自然省悟他的意义是什么。
6,根据他的经验,去选择人物,布置节目,创造出一个故事来。你若说他凭空虚构,那是错误的。他的材料诠释社会实相,人生的体验,何尝凭空?何尝虚构?你若问他“真个有这件事吗?”他将笑而不答。小说该是时间最真实的故事,然而不是某一件事情的实录。
7,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它的手段。叙事文好比照相,只需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说却是绘画,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
8,在你么的经验里,你们一定常常发现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捉住这些意义,然后去选择材料,布置结构,这样你们的小说即使不出色,至少是值得一看的习作,不是单只叙事的叙事文了。
15
文章之中主要的句式不过三种:一种叫散句,例如“我要吃饭;穿衣,睡觉,读书,做工。"这种句子中间截断了一部分也可称句的。一种叫束句,例如’吃饭,睡觉,读书,做工,是我们生活上所不能缺一的。‘这种句子如果我们截去了半截,意义就不完全。还有一种叫对称句,例如“世人以我为疯狂,我以世人为迷醉。’这是上下两截对称的构造。句式的错综使用,是调和句调的一种方法。
第一是句语句间的关系。这呼应关系,在字面上‘从前,现在;与其,不若’。第二,标点也该连带注意。
16
读书笔记
古今所作的笔记,真是数也数不清。书名有的叫什么“笔记”,有的叫什么“随笔”,有的叫什么“录”有的叫什么“钞”,此外还有别的名目。这些笔记,普通都是作者有所见到的,随时写录,有的记述见闻,有的记述自己的感想,有的记述读书心得,内容非常复杂。
普通笔记之中有关读书心得的记述,可称为读书笔记。
如果你们的读书不是浮光掠影的,必能随时有所见到,把见到的写出来,就是你们的读书笔记了。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笔记的材料,可大可小,小的只着眼于字词。例如,你们已知道‘所’字的意义了,但‘所’字有几种用法?如果能够随处留意,遇到新的用例,归纳起来,不是一条很有意义的笔记吗?又如,有些文章读起来觉得雄健,有些文章读起来觉得柔婉,但怎样才会雄健,怎样才会柔婉?这条件你知道吗?如果能把这关心,去多读雄健或柔婉的文例,发现出若干法则来,不是很好的笔记吗?又如,小说的开端和结尾几行文字,作者往往费过许多苦心才下笔。开端或结束共有多少写法,也不妨当作笔记写出来。又如,你们读了某篇文章,某首诗或词,觉得其中有几句是好句,如果你们能说出其所以好的理由,写出来也是笔记。此外如果阅读时对于书中的话有疑点,或与你们自己的生活有课相印证的时候,也都不妨写记出来。
写笔记的本意,原为了自己记述读书的心得与研究结果,以备将来的查考运用,并非像书简或传单似的预备给人看的。写笔记只是一种学习。
读书笔记虽是议论文,全体须简洁,和普通议论文不同。读书笔记不需辞藻修饰,以简短朴实为宜。除了论断、理由、例证以外,不必多说无畏的话。
17
修辞
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
作文或说话,普通总不外两件事:一是‘说什么’,一是‘怎样说‘。’说什么‘就是内容,’怎样说‘ 就是形式和方法。内容与形式或方法,其实不应该分开来说。’说什么‘与’怎样说‘ 有关系,’怎样说‘ 与’说什‘也有关系。从修辞学看来,’怎样书‘ 处处都得依据了 ‘说什么’ 来确定。假如说的东西是抽象的,知识的,那么只要要的明明白白,没有不可通,不可解之处就可以了。这时的注意,几乎整个都在乎语言文字的意义,但求意义上没有毛病,这在修辞学上叫作消极的修辞。假如说的东西是具体,情绪的,那就不但要把意思说得很明白,还要把情景说得很活现。当运用语言文字的声音乃至形体也拿来运用。情景又感觉行,是意思的感觉的要素,语言、文字的声音或形体也有感觉性,是语言、文字的感觉的要素。至于形体,范围更广,凡具与之构造、排列以及文体的选择等皆是形体的事。这样利用了感觉的要素,积极的使所说、所写的语言增加力量的事,在修辞学上叫做积极的修辞。
修辞在一方面固然与所说的事情有关系,在一方面也与说那事情时所感受到的情景有关系。这情景二字包含很广,不只所说事情的形象、环境包含在内,就是说者与听者的关系以及说者所居的地位、所处的时代、所有的心情乃至说话的上下文的关系也都包含在内。
比喻,目的在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是使人与两种事物之间认识相似之点,感到一种调和的。与调和相反的还有对比。调和的作用在叫人发现同点,对比的作用在叫人发现异点。把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说,使他们交映成辉,事物的异点就分外显出了。
作风可以说就是说话这的风度的表出,是在生活上、性格上有着很深的根源的。没有深刻的生活,绝不会有深刻的作风。没有幽默的天性,绝不会有幽默的作风。生活—— 日常的或学术的——从作品讲,是作品的源头,从修辞的技术讲,也是修辞技术的源头。从这源头上着力,才算不是舍本逐末的努力。
写作的源头是生活。
18
文章的组织
一篇文章可以比作一个团体,一所房子,就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一串的意思、情感和其他意思、情感不相联系,可以自管自的发表出来,这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位。
组织文章的原则,只要解决了‘怎样开场、怎样说出主要的意思、怎样作个收束’这三个问题,再没有旁的事情了。换句话说,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笋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
我们回问自己道:为着要说些什么才写这篇文章呢?
我们又回问自己道:这个中心意旨在我们的意念中间这样来的呢?
我们又回问自己道:这项材料可能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吗?那样说法可要打消中心意旨的存在吗?
譬如我们看见一幅很好的图画,想把它记述出来,其实我们回问自己道:记那画面上的景物呢,记那副画的布局和设色的技巧呢,还是景物和技巧都记?这样一问,中心意旨就决定了。又问道:我们是从什么地方看见那副画的呢?这样一问,不是开端便是结尾的部分就成立。又问道:如果记景物,哪一景、哪一物最引起我们的注意呢?如果记技巧,哪一步、哪一色最收到我们的赞赏呢?这样一问之后,或者准备把最引起注意,最受到赞赏的部分做主,依次说开去,或者准备把这等部分留在最后说,前面先说及那些比较主要的部分:于是全篇的次第便确定了。
所说明的是什么?所主张的是什么?例证是什么?论据是什么?反衬的例证是什么?旁及的论据是什么?把什么列在前面最引人注意?把什么放在后面最具有效果?
一篇文章的写成,最要紧的自然是说些什么。这是所谓内容。有什么可说了,最要紧的是怎样把它着手组织,这好像属于形式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并非可以这样判然划分的。组织的适当,内容就见得完满充实;组织的不适当,甚而至于没有组织,那就影响到内容,使他不成一件东西。所以,内容靠着组织而完成,组织也就是内容的一部分。
19
习作、应用之作、创作
习作只是法则与手腕的练习,应用之作知识对付他人和事物的东西;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应用,才能谈得到创作。
鉴赏
同是一个看,有‘见’‘视’‘观’三个阶段。我们看到别人的一篇文章或是一幅画是“见”,这是只知道某人曾作过这么一篇文章或一幅画,其中曾写着什么而已。对于这一篇文章或一幅画去辨别它的结构、主旨等等是“视”,比‘见’进了一步了。再进一步,身入其境地用整个的心去和它相对,是“观“。‘见’只是感觉器官上的事,‘视’是知识思辨上的事,‘观’是整个的心理活动。
从读过的文章中把自己所喜欢的抄在一本小册子里,短篇的如诗词之类全抄,长篇的只选抄一节或几句,带在身边,无事时独自读者背着玩,随时觉得有新意可以发现呢。
我也抄但是不拿出来读和玩,其实这是个好方法,尝试一下。另外以后的读书会要做记录,把大家的主要观点和故事记下来,以后做素材用。
我于读文章的时候,常把我自己放入所读的文章中去,两相比较。一壁读一壁在心中自问:‘如果叫我来写将怎样?’对于句中的一个字这样问,对于一句的构造和说法这样问,对于句与句的关系这样问,对于整篇文章的立意布局同等也这样问。
这是我想要做到的。
对于一篇作品,如果要好好的鉴赏,预各知识是必要的。作者的生平,作品的缘起,以及其他种种与这作品有关联的事件,最好能先知道一些,至少也应该临时去翻检或询问比人。
以后再读书的时候要了解先关信息。
好与坏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无论从哪一方面着眼,结果都一样:知道什么东西不好,就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了。
1,取材的范围。或者议论时事,或者摹写山水,或者叙往古的史迹,或者记身边的琐事。这由于许多作家所营的生活、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心意所注的范围也就各不相同。取材的范围不同,文章的风格也从而各异了。
2,作者的品性。有些人温和,有些人急躁,有些人宽大,有些人偏狭,在同一品目之中又有程度深浅之别。
3,作者的语言习惯。语调的差异和词汇的不同,精密说起来,差不多每两个人之间就存在的。同样一个意思,教两个人说出来未必是同样的一句话,也许一个人说的很简单,以为这就够了,而另一个却说得很啰嗦,以为非如此不可:这是各人的语言习惯不同的缘故。
4,写作的习惯。风格存在于作品本身,形成一种风格自由客观的条件。
20
紧要的在于学习了各种科目,是否真能充实你们自己,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这是成功失败的标准,你们学习一切,都可以用这个标准去考量自己,从而知道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
文学者固不必人人去做,然而文学者创作的态度却是人人可以采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