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这对于我们来说很容易理解。
在分析它们的各自的效果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它们的区别。
主动学习,即自主学习,是以自己做主,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主动学习的特点有两方面的内容:
1、自己做主,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
2、不受他人支配。
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包括在校学生和在职成年人,对于学习,大多情况下都是被动的,如果你问学生,你为什么要学习,很多情况下,学生都回答不上来,支支吾吾,就算回答得上来,他们也会跟你说:“是爸爸妈妈要我上学得,”“我要上学,才能考上大学,找到好得工作”。而对于在职得成年人,他们的答案也是如此:“是老板让我学的”,“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为了拿到更高的薪水”,“为了升职加薪的考试”。鲜有人回答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学习。
被动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首先是事倍功半,你看着似乎很努力看书,但是思绪经常飘走,想想还有几局游戏没刷,还有几部剧没看,看了一天的书,却都舍不得翻页。
再者,看完就完了,很多书如果只看不思考,我们看过之后,很快的内容都会还给书本,尤其对于成年人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的人生那么短,时间那么少,还有那么多事没干,那么多地没去玩,那么多酒局没参加,那么多剧没刷,我们在学习时,为了省时,为了贪快,囫囵吞枣式的快速把书浏览完,然后感觉合上书,转身就去玩,参加酒局,刷剧。刚刚看完的内容,立马就还给书本。
最后,无法用于实践。
我们经常会感觉到,自己读了那么多的书,明白了那么多的道理,自己的人生依然一塌糊涂,我们看了关于阅读的书,却从来不用它来进行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我们读了那么多时间管理的书籍,却还是每天浑浑噩噩度过;我们读了那么多情绪管控、沟通交流的书,却每天依然动不动就发怒,只顾自己说话,不让他人说话。
那么主动学习会有什么样的状态和效果呢?
首先是状态,如果我们是主动学习,那么我们会神采飞扬,在学习时,你根本不觉得累,就算让你花上一整天去学习,你都不会犯困,更不会想着刷剧,参加酒局。想想古代“凿壁借光”,“废寝忘食”的故事。为了读书,为了学习,因为没钱买油灯,只能偷偷的在墙上打洞,借来邻居的光;为了读书,为了学习,连吃饭睡觉都不记得了。
再说说效果。
主动学习的效果是很棒的,因为主动学习,你会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思考学习的内容如何提升你的人生,如何能通过学习和实践,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好,让自己变得更好,你会将所学用以实践,用于提升自己的人生状态,自然,你的人生会越过越好。
有效果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以自我为主导的,而不是为了学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