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是一个依赖心理很强的人。长到这么大,虽说现实生活中的事并没有什么人替自己做,但是内心深处依然有一种非常强大的依赖心理。我总想着,要是某某在就好了,要是有一天……就好了。
如今,我可以较为冷静地梳理并反思这种依赖心理了。
依赖心理是指个体主动放弃自己主动权,放弃自己的独立性,把选择的权利让给别人。依赖心理的表现主要有这样几点:自己不会或不愿选择,希望对方为你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对方选择的结果并不会让自己很满意,因此往往伴随着自己精神上的怨恨和痛苦。其次,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要,主动把自己置于附庸地位,结果就是丧失自我。在这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痛苦,因为我为你都已经付出这么多了,你还这样对待我,……所以痛苦是避免不了的。
有些人则有较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比如相貌丑陋,知识贫乏,或者能力不强、笨嘴笨舌等,因此在与别人交往中自觉地把自己放在配角位置,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的支配。在依赖中该人貌似得到了某些好处,如不再孤单,有了依靠,感觉拥有了友情,感到温暖等。代价则是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性以及由于屈从而引起的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看了塔勒布的《非对称风险》,我忽然意识到依赖心理原来也是不能施行风险共担,进行风险转移的一个表现。
举一个自己生活中的小例子,记得那一年夏天,我和老公从娘家去婆家。那时我们没有车,交通好似也没有现在发达。我们要完成这样一趟旅行,首先需要坐长途车去青岛,然后从青岛再转车去威海。从高密到青岛的车还算顺利,可是,到了青岛后,就等不到车了。我们眼巴巴在路上等了好久,没有一辆车肯停,估计都满员了,好像因为过节的关系。问题是我当时挺着个大肚子,这次去婆婆家也是待产的。在骄阳如火的七月,在大马路上等了这么久,我带着个大肚子没处坐没处站的,要累死了。
我后来给妈妈打电话,一开口就哭了。因为觉得很委屈,觉得老公很没用。他为什么不能预先计划好路线,害我在烈日下白等半天!
在这个事件中,我很自觉把自己放在一个被保护者的地位上,差不多把自己看做老公的一件行李的位置上,主动放弃自己的独立性,认为老公应该安排好我的生活,而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的位置,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提前和他讨论回家路线:如果在青岛等不到车,该执行一套怎样的备用方案。这也就是塔勒布所说的不能施行风险共担。
另外一点,依赖心理的产生也是逻辑没学好的表现。学了这么长时间的逻辑,我现在很容易就能得出这个结论。所谓依赖不外就是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把自己、自己的生活甚至自己的命运拱手让给他人。想想这点真挺可怕的。
读书,学逻辑,任重道远。请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