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局注定是波折困难,如今瘟疫笼罩着大中华乃至全世界,大多数人自动隔离在家,充满了焦躁、无措、烦闷、不安的情绪,但近期官方公开数值也在一路走低,颇有一番守得云开见红日的景象。
近20天的封闭与等待,每天都有太多的消息轰炸过来,好的、坏的、骂人的、赞扬的、悲伤的、难过的,平日里难以想象的荒诞,在灾难之中都接踵而来了,见识了人性的卑劣,也见识了人性的高尚,见识了愚昧的群众、也见识了智慧的大家,如此乌合之众的情形,无一不是提醒着人们要有自己的思想。
在沉静中的思考,更加看清个人乃至社会,缺乏什么需要什么,无疑是我这场恶劣环境下的良性收获。
第一,突然觉得金钱、地位、爱情、身份、享受......都不重要,唯独健康才是我们需要的。
人在饥饿时,食物最重要,但不的等于衣服不需要。这种“只选其一”的想法,颇有一点只要米不要菜的情绪化,级不成熟。
人非常容易偏心,对于目前来说重要的东西,以至于说出“除了健康,其他都是浮云”的话。
真的不重要吗?
一个只有健康的人,在放弃金钱、地位、爱情、身份、享受之后,我很怀疑他还会不会“健康”。
很多人在疫情里都重塑了三观,此阶段的重塑大都建立在个人的情感倾向上。换言之,新形成的想法并未结合长久的现实生活,很大程度上它是不成熟的。
不过,这个想法都用不着刻意改变。疫情之后,你面对经济生活婚恋等问题……那些被你认为不重要的“金钱、爱情、享受”自然而然就再次回到你的需求中。
第二,疫情过后,去自己做想做的事,爱想爱的人。
这个未免太过于理想化。它符合人们的心意,但不符合所有人的现状,做自己想做的事和爱自己想爱的人,也不见得你有这个能力去实现。人人都在感慨煽情,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所以我要......
有的人已经开始言语,疫情过后——主动找喜欢的男人发起表白、小矛盾的夫妻去离婚、辞职去看世界、对人对事由着自己的性子、职场不再忍气吞声......
就好像平日过得多委屈、无趣、狼狈,就要用这次疫情作以翻身的借口,日子不再细水长流的过了?就得轰轰烈烈、激情四昂、爱恨情仇、波涛汹涌,反正怎么高歌怎么来。
疫情就是疫情,不要给它加太多戏。大灾之前或大难之后,量力而行才是成年人应有的行事准则。
理想色彩若是凌驾于个人实力,这才是灾难的开始,可不会因为你经历了一场瘟疫的小可怜儿就特殊对待。
反观历史,任何危机解除之后,从个人到社会最应该做的是整顿,而不是宣泄。
我理解的及时行乐,在有限的条件下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生活,无论灾难与否。
这次瘟疫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就是在家里关了半个一个多月,谈不上“走了一圈鬼门关”后对于时间和人生,大彻大悟般的改头换面。
日子在前,理想在后,少给自己加点戏,警报解除后绝大多人都加班加成狗。戏太深,怕你出不来。
第三任何时候的消息,希望都能结合事实理性分析情况,不要总被别人乱带节奏。
如今互联网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各种消息唾手可得,即使你不想看不想听,但只要拿起手机,无奈消息也会自动跳到你眼前。
“每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我对身边朋友常说的一个忠告。不过分推崇某件事,亦不过分打压某些事,而是能对事物的看待有结合事实依据的看法。中国官员应当如此,中国群众更应如此。
看到任何的消息舆论用大脑想想,核实它的真伪,在恐慌时胡乱的相信任何人,在平日里你也很难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要知道脑子是个好东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