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书影君
01
一次去外地出差四天,"勤于思考"的我,事后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
从走出家门开始,到走进家门为止,整整四天,我没有和他人说过一句话。
或者换个说法,整整四天,我不用和他人说一句话,依旧顺利完成了这次出差。
你不信?我说给你听。
我乘坐网约车到车站,取票、安检、进站乘车、列车员查验车票,我不用说一句话。
因为现实中所有需要面对面的沟通,提前都在网络上办好了。网上约车、网上购票、机器取票、手机导航。
即使是司机、安检员、列车员冲我发声,也都是指令性语言:"你好""抬手""转身""请出示车票"。
根本不用回答,照做即可。
火车上的三个小时,我不是看书就是看手机,或望着窗外发呆(因为那时手机没信号)。压根儿不会看邻座一眼。
火车到站,我随着人流出站。随处可见的路标指示牌,以及手机查询的换乘路线,带我顺利出站、乘地铁、到达目的地学院。
学院的报到处,没有一名工作人员。
因为所有信息,提前在培训报名系统填好。所以我只需扫描身份证,便能打印出学员证。
打印机旁边张贴着"报到须知",告诉我住在几号公寓。
公寓服务台上,按照"入住须知"的指引,将身份证、学员证、200元押金递给服务员。拿到房卡和培训资料,上楼,进房间。
四天培训,每天的课程安排和学习通知,都张贴在教室门口,一目了然,不用废话。
带着耳朵听课就行啦。
就餐是自助,你自己拿盘自己取菜自己收拾,不需要任何服务员的帮助。
培训结束,学院安排送站,只需从培训系统填报申请即可。
到此为止,我不用说过一句话。
你没有了任何理由,需要与活生生的人去进行语言交流。
02
当然,我所指的对话,仅限于我与现实世界中真实人的面对面谈话,并不包括网络上沟通。
但这依然令人不安。
一切都是有条不紊,一切都是高效便捷。
但是,一切又显得那么冰冷机械和孤寂无边。
现实社会,正在拜科技所赐,走入冷冰冰的虚拟化世界。
越来越多的自动电话客服就是最好的例子。选择你的问题,按下相应数字键,触发预先录音,得到相关回答。
机械冰冷,却高效。
可是,人呢?
那个有温度、会犯错的人去哪里了?
这种如海沟般幽暗深蓝的孤独感,你能体会到吗?
03
我想到了三部经典影片,豆瓣上共有超过100万人打分,平均8.5。
它们描写的,都是一个人失去所有交流对象之后,所面对的孤独世界。
《我是传奇》。
讲述一个男人如何在孤独的状态下生存下来。
罗伯特,一位病原体学者。纽约爆发大规模病毒,人类要么被感染成为昼伏夜出的僵尸,要么逃离城市。
纽约,变成了一座鬼城。
罗伯特是唯一留存在纽约市的人类,因为他体内的血液能够抗击这种病毒。
他白天去研究室研究疫苗,晚上躲藏在亲手打造的坚实壁垒中,观察在黑暗街道上觅食的僵尸。
整个纽约市,成为罗伯特一个人的世界。
他开着跑车在纽约街头横冲直撞地飙车、在废弃巡洋舰上打高尔夫球、在DVD租售店里与塑料模特聊天、用无线电不停呼叫城市中可能的幸存者。
每天他独自睡去,又独自醒来。唯有一只牧羊犬萨姆与他为伴。
他在孤独一人中,寻找生的希望。
04
《荒野生存》。
根据1992年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
家境优越的美国青年克里斯托弗,放弃一切世俗财富和人际关系,不带无线电和地图,拒绝他人帮助,独自奔向阿拉斯加回归大自然。
最后因食物中毒,孤独死在国家森林公园一辆废弃的巴士车内。
克里斯托弗一直相信,"快乐不是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来源于新的经历"。而在影片的最后,已经饿的皮包骨头奄奄一息的克里斯托弗,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在纸上写下一句话,"快乐拿出来分享,才是真的快乐。"
一束阳光洒在他深陷的眼窝,泪水溢出。
这或许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领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谛。
05
《机器人总动员》。
瓦力,一个被人类留在地球上独自处理垃圾的机器人。
公元2805年,因为污染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地球不再适于居住,人类被迫离开移民其他星球。
只留下机器人瓦力承担清理地球废墟垃圾的工作。 瓦力孤单独处地球,默默工作了700年后,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
它喜欢将收集来的宝贝小心翼翼藏起,喜欢收工后看看几百年前的人类歌舞片,还养了一只蟑螂作伴。
它总是在不工作时仰望星空,渴望另一个生命的到来。
三个故事,描述了不一样的孤独世界。
罗伯特因为责任而被动接受孤独。克里斯托弗为了逃避而主动选择孤独。即便是机器人瓦力,也惧怕孤独,向往与他人的沟通。
罗伯特与牧羊犬萨姆为伴,方才度过难熬的时光;机器人瓦力靠养蟑螂来作为精神交流的对象;只有克里斯托弗是真正意义上的孤身一人,所以最终结局悲惨。
可见,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是多么重要。哪怕对方是一条狗、一只昆虫。
06
精神分析有一句名言:没有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意思是人如果缺乏外界的情感反馈,相当于进入了绝境。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逐渐陷入科技便利带来的孤寂之地。
因为科技发展、网络虚拟世界繁盛,我们没必要或者不愿意,再与现实中的他人沟通。
独处成为常态,所以宅文化兴起。
每个人都变成了一座孤岛。
因为虚拟世界有太多的精彩,足以占据我们大多数独处时间,以及消耗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们在网络上与陌生人谈笑风生,但在现实中对待家人却寡言少语。这是一种对于现实人际关系的退避与排斥。
我们纷纷逃离黯淡残酷的现实社会,向繁花似锦的虚拟世界移民。
07
张楚在《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的这首歌中唱到: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生命象鲜花一样绽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
社会观念的转变,女性经济地位、精神世界的独立,带来独身主义的盛行。
许多人(尤其是女性)开始觉得,与人交往,是一种劳心费力的苦差事。毫无乐趣,还麻烦一堆。倒不如独身一人悠然自在。
社会负面新闻的增多,导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观点也颇有女性市场。
更有人极端地说,"越与人类相处,我就越喜欢狗。"
人为何越来越讨厌同类?
知乎上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单身究竟有多好?
网友"一只小栗子"回答:
你们省吃俭用攒钱买套,我却能够任性淘宝。
你们为夜场电影排队抢票,我却可以在家悠闲抠脚。
你们费尽心力为博对象一笑,彦祖伟霆全是我男票。
你们第二份半价,我可以一人吃俩。
能够,肆意打呼挖鼻孔,放屁不用厕所跑,球赛DOTA没人扰。
无需,早起晚睡说早安晚安,绞尽脑汁形容你的美,强迫自己改变自我去配合对方,为了某句摸不着头脑的回应辗转难眠。
在一个人的日子里学会更好地与自己相处,
在承诺照顾对方一辈子前先会学照顾好自己,
一个人,也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这种自豪多于无奈的心情写照,代表了越来越多选择单身的人的心声。
我却在想,不受拘束的自由,究竟还是不是自由?
08
也有网友"Alex waker"晒出一组漫画,并幽然写到:
"我知道,会有很多人,在深夜、在凌晨,看到这张照片,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难过。
是的,你微信中有上千好友,但当你深夜生病时,依然没有一个人会为你倒一杯水。
一直以来,"孤独"都是高人一等的代名词,代表着孤独者的智力优越感。
众人皆醉我独醒,只有曲高才会和寡!
百兽之王永远独自觅食,唯有弱小动物才成群结队。
作家三毛说,"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
《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说,"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哲学家叔本华干脆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好像,思想深刻的人才选择孤独,庸俗的人才啸聚成群。
这种智者俯视芸芸庸众的傲慢之态,年轻时我会十二分的崇拜。
因为它足够酷,足够与众不同。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世俗的烟火世界。喜欢随大流、看热闹、甚至广场舞。
因为我看到了人,足够多真实存在的人。
以及他(她)们代表的这个真实的世界。
09
一个内心世界强大的人,可以安然独处而悠然自得。
因为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足以支撑起他那独处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秒。
但我们大多数的凡夫俗子,都活在世俗的喜乐哀怒之中。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相爱相生、彼此纠缠。
这,恰恰是世俗人生的意义。
真正的智者,既能享受自己内心独立精神世界,也能保持与身外俗世的良好互动。
所谓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这,才是一个充满烟火味儿的神仙吧!
这次孤独的出差之旅,使我体悟到了一种足以令人担忧的危机。
虽然我有还算强大的内心世界,在上课之余,我看书、散步、写文章,还在晚上抽空去看了一部话剧。
虽然我并不感觉孤单,相反还很惬意。
但这并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常态。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与他人沟通。
所谓人类,就是活在关系之网上的一只蜘蛛。
失去关系,便失去参照,失去生命的意义。
最终陷入人生的虚无。
所以,孤独有风险,单身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