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了,人们心中总会升起对新的一年的希冀。在千万父母或准父母的愿望清单中,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常常在最醒目的位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父母最简单明了的诉求。
早在1800年的德国,一个小村庄的牧师也同样对自己尚在妻子腹中的孩子寄予殷切的期望。
他希望如果是儿子就像岩石一样刚强有力,如果是女儿就像绽放的花朵一样美丽。而他的妻子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希望TA是一个健全的人。
7月,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不幸的是孩子四肢抽搐、呼吸急促,显然是先天不足。在婴儿期,他也显得极为痴呆,反应迟钝。
然而这个孩子,8、9岁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了‘语、英语和希腊等6国语言,并精通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数学。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
12岁发表了关于螺旋线的论文,13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一个令人同情的智障儿成为一个人人赞叹的神童呢?答案就在这位牧师父亲写的书里——《卡尔·威特的教育》。
此书是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联合推荐的权威教育读本,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早期教育的文献,更是一部全球销量过亿的畅销书。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说:“为什么诸多神童同时集中于哈佛大学,世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偶合现象,这全是受益于《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结果。”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鲍里斯·塞德兹说:“把一个低智儿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中国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也说:“这本书出来以后,小孩子可以多发些笑声,父母也可以少受烦恼。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位父亲老卡尔·威特是怎么把自己的低能儿小卡尔培养成精英的,我们可以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
1. 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天才的定义是拥有一定的天赋,包括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天然的资质的人。也许不少父母都曾暗暗祈祷上天赐予自己一个天才,但大部分父母都明白这个希望很渺茫。
大部分孩子都是智力平平的普通人,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但是,我们不必灰心,因为这并不意味这孩子将终生碌碌无为,只要进行恰当的教育,平庸的孩子也能激发出非凡的才能。
因为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后天的教育,而不是上天赐予的天赋。
小卡尔的出生曾让老卡尔夫妇非常苦恼,大家都安慰他们,但是没有人认为小卡尔长大以后能有所作为,能正常成长就很不错了。
但是老卡尔没有泄气,他对小卡尔展开了积极的早教,卓有成效地开发了小卡尔的智力,之后又不遗余力地教他知识和培养他的良好品德,最终使小卡尔成长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资质平平甚至智力低下的儿童可以借助有效的教育成为人才,天资聪颖的儿童是不是不用怎么教育也可以成才呢?答案是否定的。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中讲了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时一本书都没看过,却能写出不错的诗来。大家觉得很神奇,纷纷出钱请他作诗。他父亲认为有利可图,就天天带他拜访别人,不让他学习。渐渐地,仲永才思枯竭,再也做不出什么好诗,“泯然众人矣。”
所以,不管孩子天生资质如何,后天良好的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没办法左右孩子的天赋,却可以用教育影响他的人生。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凯洛夫说:“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
我们不要为孩子天赋异禀而沾沾自喜,也不要为孩子智力平平而懊丧,后天恰当的教育才是开启孩子灿烂的未来的正确姿势。接下来,我会从孩子自身的成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和孩子与他人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
2. 如何帮助孩子自身的成长
孩子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健康的体魄和充实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小卡尔刚出生时身体很差,卡尔·威特先生并不认为给他吃越多,对他身体越好,而是科学的安排饮食,不让他暴饮暴食。
他很注重小卡尔的体能锻炼,从不把他包得紧紧的,而是让他自由活动,常常带他去户外活动,一有机会就做垂悬运动锻炼臂力等。于是小卡尔从一个体弱多病的痴呆婴儿成长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现在有些家长喜欢追着喂孩子,孩子一个劲地说吃饱了,不吃了,却不相信,拼命把饭往孩子嘴里塞。或者孩子喜欢吃什么就给他什么,吃太多也不节制,这样对孩子的身体都是很不利的。
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提供品种丰富、营养搭配均衡的食物,数量适量,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吃多少,吃完下了饭桌就收起来。中间除了喝水,不能吃零食喝饮料。然后到下一顿饭点才能开吃。
孩子天性爱动,喜欢到处爬爬,跑跑跳跳,却有家长怕弄脏衣服,怕磕着碰着,到哪都抱着,或者不让干这个,不让干那个。
或者根本就不带出去,也不做运动,开个动画片给他看,觉得孩子安安静静坐着不动最省心。殊不知,大人是省心了,对孩子的成长却极为不利。
除了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充实头脑也是孩子成长的必须。
首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要结合孩子爱玩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各种知识,让孩子在兴趣和求知欲的推动下主动吸收知识,而不是填鸭式的被动学习。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认真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自己也不知道的,就跟孩子一起查找资料,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注重在实践中生活中检验学过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会牢牢地印在孩子的头脑中。
其次,学习有了一些成果,就要适时表扬孩子,让孩子产生强烈的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不辞辛苦继续学习的动力。
小卡尔语言学得很好,却不喜欢数学。他好不容易学会加减法,卡尔·威特先生特地为此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会。在场的客人给小卡尔出题,小卡尔都做对了,大家为他热烈地鼓掌。这大大激发了他的成就感,从此不再惧怕数学,后来很顺利地学会了乘除法、代数、几何等更高深的数学知识。
最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专注力;规定时间,提高孩子学习效率,不磨蹭不拖拉;遇到问题或者困难,要坚持不懈,找到解决方法。
3.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抚养者和保护人,所以父母对孩子有天然的权威。
父母不能溺爱孩子,可以利用这种权威要求孩子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但是也千万不能滥用权威,以爱的名义去控制孩子,满足自己的控制欲望。
亲子关系的基石是互相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血肉有感情的人,而不是父母的提线木偶。
卡尔·威特先生说:“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亲子之间也不例外。父母要像得到孩子的尊重,那么首先应该尊重孩子。而且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要让他们懂得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重要。”
有个孩子因为妈妈没满足他买玩具的要求,掐妈妈的脖子,揪妈妈的头发,别人劝阻,还吼别人,叫人家滚。这是没教会孩子尊重父母的恶果。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宋倩对英子密不透风的控制,让英子感到窒息,母女关系恶化,这是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后果。
父母尊重孩子,尤其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许在我们大人看来,一件很小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
2021年新年那天,安徽潜山市一个考了全年级第一的小女孩溺水自杀身亡了,原因是老师不相信她能考这么好,怀疑她作弊,又让她重考了一次。老师的不信任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一时想不开,酿成了惨剧。一朵娇艳的鲜花就这样枯萎了,令人扼腕叹息。
即使孩子真犯了错,也不能随意打骂,要搞清楚事情缘由,再以理服人。
可以说,亲子关系中,几乎所有的问题根源都在于不尊重。孩子尊重父母,了解父母的不易,就愿意配合父母,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
父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稚嫩和成长的需要,就会比较民主,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就会懂得什么时候该呵护,什么时候该放手。
4. 教孩子怎样与他人相处
孩子在生活中,除了跟父母在一块,还会经常接触到老师、同学及其他不同的人。长大成人以后,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更要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所以教孩子学会为人处世之道,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才会幸福快乐。
与他人相处的基石,也是互相尊重。尊重别人,首先要以礼相待,不用卑躬屈膝,但也不能傲慢无礼。小卡尔年少成名,开始有些看不起别人,对别人态度冷淡傲慢,结果引起大家的反感。后来醒悟过来,才重新得到大家的认可。
其次要诚实守信,真诚待人,助人为乐。卡尔·威特先生鼓励小卡尔行善帮助别人,还特地制作了记录好事的“行为录”鼓励他。
尊重别人并不意味着讨好别人,尊重是平等的关系,尊重别人的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意愿,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真正的尊重。
特别要教孩子明辨是非,不轻信别人。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有好人也有坏人,要对别人心存善意,但不能滥用自己的善良。
5.教育是要终生学习的事业
比尔·盖茨说:“教育是伴随终生的事情。”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事业,也是最艰辛却又最幸福的事业。
父母要坚信,良好的教育就是孩子光明的未来,帮助孩子长身体,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用爱和尊重呵护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安全感有自尊,有独自拼搏的勇气和力量。
小卡尔·威特的成才像是一个奇迹,大多数父母也不像老卡尔·威特那么博学,但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人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真正的教育从不会过时,真正的爱也从不会褪色。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定会帮助爱学习的父母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道路。